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1912——1928年)又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由于当时政争纷杂,军阀混战,以往学术界更多的是强调其统治时期的社会黑暗和对经济的破坏,很少去分析民国北京政府经济政策对社会的影响,其对农业经济的研究就更是微乎其微了。客观评价一个政府应该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分析,本文在占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社会和下层民众在政府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引导下所进行的农业改良的参与情况和积极作用的研究来说明:1、民国北京政府为了发展农业,在政府的引导下自上而下掀起了农业改良的小小热潮,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实现中国农业的近代化,但是其对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的重视,却引起了近代农业新的生产技术的革新。2、历史的发展是曲折进行的,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并非是一片黑暗,农业经济发展并不是直线下降,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区确实存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趋势。北京政府或立后,在中国近代农业危机日益严重和实业救国的热潮下,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有利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在中央农业机构的设置经过三次大的变化(依次为农林部、农商部和农工部)的同时,又设置了地方各级农业机构,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备的农业机构体系;颁布一系列法规,如鼓励发展经济作物、选种育种、发展垦殖业等,通过立法来促进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开办农业学校,重视农业人才的培养。在政府的大力引下,各地纷纷成立农会和建立农业试验场。农会成立后“奖励农民”、“保护农民”、“补助农民”;农业试验场建立后培育新品种并推广各类新品种,特别是试验种植经济作物,并采取召开展览会和品评会等不同的方式,直接服务于农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社会民众纷纷做出积极的回应,农业科技得以逐渐推广。良种的选育与引进并直接应用于农业生产,使得农作物的产量大大提高;农业病虫害的科学研究和防治,将我国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推向了传统防治和科学防治相结合的新阶段;新型农业机械和农业化肥的应用,使得近代农业的科技含量大大增加。专门水利机构的设置、专门水利学校的设立、各种水利工作的开展充分说明政府对农业的重视和近代农业的进步。总之,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政府和社会在农业改良方面是付出努力的,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对中国近代农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却不能由于当时政治上的混乱和社会的不安定而一笔抹杀。当然,由于我国近代农业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封建地租剥削沉重,加上兵荒马乱,连年灾害,农民生活十分困苦。在此情况下,各种改良政策与措施的实施难免会大打折扣,农村经济很难有大的发展,民国北京政府的这些发展农业的政策措施与中国广阔而落后的农村相比,其收效也是有限的。但是,其对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的重视,引起了近代农业新的生产技术的革新,使中国农业近代化向前推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