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荧光探针现已广泛用于水环境中的重金属离子和pH值的检测。由于市场上荧光探针多以粉末形式存在,难以回收利用,并对环境易造成污染。将荧光探针与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结合,提高荧光探针的检测灵敏度,同时也易于重复使用和回收。因此,进行了以下研究:1.用2-羟基-4-甲基苯甲醛和4-羟基-6-甲基-2-吡喃酮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荧光探针—香豆素衍生物(CMd),与PA6混纺制成PA6/CMd纳米纤维膜荧光传感器。IR测试证明了纳米纤维膜内CMd分子稳定存在。PA6/CMd纳米纤维膜对Cu2+的传感限度为1×10-7 M;在不同pH值水溶液中能保持良好的荧光性能。重复使用5个周期后,纳米纤维膜的淬灭效率略微降低。2.用4-氨基苯甲酸(PABA)、1-芘甲醛(Py-CHO)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纳米纤维膜,成功制备出EVOH-PABA-Py纳米纤维膜。XPS和UV谱证实了PABA和Py-CHO在纤维膜表面的有效接枝。当Cu2+的浓度达到5×10-3 M,淬灭效率为91.7%。EVOH-PABA-Py纳米纤维膜对Cu2+的传感限度为1×10-9 M。重复使用10个周期后,纳米纤维膜的淬灭效率保持相对稳定。3.用罗丹明B、二乙烯三胺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荧光探针——罗丹明B衍生物(RMBN),与PAN纳米纤维膜进行接枝反应,合成PAN-RMBN纳米纤维膜荧光传感器。IR和XPS测试证明了RMBN成功接枝在PAN纳米纤维膜上。PAN-RMBN纳米纤维膜对强酸溶液和Fe3+有双重荧光响应,在470和600 nm处出现明显双峰,发出橙红色荧光。PAN-RMBN纳米纤维膜对Fe3+的传感限度为5×10-3 M。在pH=12的碱溶液中时PAN-RMBN纳米纤维膜的荧光强度恢复初值,具有反应灵敏、可循环使用等优点。总之,三种纳米纤维膜荧光传感器的快速、稳定和可重复使用性为研发提供新的见解。图46幅;表6个;参6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