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国内一些中心城市陆续提出要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利用区位理论,从金融机构的区位选择入手,对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进行了研究。
本文在回顾了古典区位论及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影响经济主体区位选择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发现这些因素对经济主体的影响途径是通过与空间有关的损益影响经济主体的利润预期,进而影响经济主体的区位选择。在此基础上,一方面以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和史密斯的收益性雪间界限理论为依据,对与空间有关的损益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并结合金融的特点,进而分析了金融机构不同于一般经济主体的与空间有关的损益特点;另一方面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依据,认为金融机构根据与空间有关的损益导致的区域间净损益差异不同而进行区位选择。据此,构建起金融机构区位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这一理论分析框架对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出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是金融机构区位选择形成的集聚导致的,并以长三角为例对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理论分析进行佐证。
在对区域金融中心形成进行佐证时,运用了对比分析、因子分析和区位熵等方法。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长三角16城市的相关因素对金融机构的空间收入的影响,比较各城市对金融机构预期收入的大小;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长三角16城市的相关因素对金融机构的空间成本的影响。在分析对各种因素对金融机构空间收入与空间成本影响的基础上,比较分析金融机构在各城市的预期净损益差异,进而判断哪些城市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大,金融机构向该城市集聚,使该城市发展成为区域金融中心。
本文在回顾了古典区位论及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影响经济主体区位选择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发现这些因素对经济主体的影响途径是通过与空间有关的损益影响经济主体的利润预期,进而影响经济主体的区位选择。在此基础上,一方面以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和史密斯的收益性雪间界限理论为依据,对与空间有关的损益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并结合金融的特点,进而分析了金融机构不同于一般经济主体的与空间有关的损益特点;另一方面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依据,认为金融机构根据与空间有关的损益导致的区域间净损益差异不同而进行区位选择。据此,构建起金融机构区位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这一理论分析框架对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出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是金融机构区位选择形成的集聚导致的,并以长三角为例对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理论分析进行佐证。
在对区域金融中心形成进行佐证时,运用了对比分析、因子分析和区位熵等方法。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长三角16城市的相关因素对金融机构的空间收入的影响,比较各城市对金融机构预期收入的大小;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长三角16城市的相关因素对金融机构的空间成本的影响。在分析对各种因素对金融机构空间收入与空间成本影响的基础上,比较分析金融机构在各城市的预期净损益差异,进而判断哪些城市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大,金融机构向该城市集聚,使该城市发展成为区域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