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以来,新一轮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展开。这一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顺应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学龄人口减少的趋势,优化了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的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教育质量,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但在政策执行中,部分地区大量撤减、盲目集中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导致种种负面问题凸显,甚至严重阻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本文以专项审计调查的形式,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取得了中部A省46个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实施前后的基础数据,经过分析,总结了这一公共政策在中部A省实施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采用文献研究法,将经济学中博弈论和公共政策制定及执行的相关理论应用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问题分析中,论证了布局调整工作中政策执行存在偏差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借鉴了国内外有益经验以及公共政策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从体制机制和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完善对策,期望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