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作品,常读常新。作为世纪伟人,鲁迅是一个巨大的存在,一个说不尽的文化存在。鲁迅及其文学研究在新世纪再度升温。重新翻读鲁迅的小说文本《呐喊》与《彷徨》,我们惊人的发现,在鲁迅丰富的文化遗产当中蕴藏着一个宝库,那就是:人学。文学是人学。所谓人学,就是指文学从本质上是关于人的学问,体现的是真实可感的人的生命历程和心灵律动,它所关注的、表现的是人的血肉之躯和鲜活精神,这就注定了文学“以人文本”的主题和基础。鲁迅关于人的生存困境揭示,人的生命意义求索和人的理想人格塑造的文学表达,始终照耀着“人的现代化”的征程。本文以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为对象,探讨蕴含于其中的人学内涵,在研究的过程中关注人的生存状态、自由人格、理想追求、人生意义、终极关怀和归宿等,从而寻求其隐藏在社会指向背后和深处的具有永恒价值意义的思考。文章在主体结构上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呐喊》《彷徨》中的隔膜体验,主要从小说中人与人之间隔膜的表现以及对小说中隔膜根源的思考两方面入手,分析鲁迅小说中蕴含的情感障碍。第二部分探讨《呐喊》《彷徨》中的孤独困境,这一部分从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孤独境遇及孤独生存困境产生的原因两方面探讨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第三部分探讨《呐喊》《彷徨》中的思乡蛊惑,从对小说中表现出的“回乡”模式着手,深入分析“回乡”主题形成的原因。第四部分探讨《呐喊》《彷徨》中的生死体认,通过对小说中死亡意识的多重展现,深入探讨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继而发掘这一意识存在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