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352例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资料,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脑侧支循环形成情况,分析脑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探讨脑侧支循环形成与临床症状和近期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决策和近期预后判定提供依据。方法1 3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均行头颈部256层螺旋CTA检查。依据CTA影像评估有无脑侧支循环,分为有侧支循环形成组和无侧支循环形成组。其中30例患者同时行DSA检查,比较CTA和DSA的检查结果,分析CTA对脑侧支循环形成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一致性。2对有侧枝循环组和无侧支循环组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3两组患者于入院时及治疗14天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量表进行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根据NIHSS评分、ADL评分、病情是否进展、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情况评价患者近期预后,分析脑侧支循环形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4计算入院7天时头颅CT所示的脑梗死体积,分析脑侧支循环形成与梗死体积的关系。5依据病情进展与否,分为进展性与非进展性脑梗死,依据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标准进行OCSP分型,分析不同类型脑梗死的侧支循环形成对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6统计方法: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两样本均数间比较应用t检验,组间分布比较应用卡方检验,配对计数资料应用Mc Nemar检验及Kappa检验,等级资料比较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1 3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男性228例(64.8%),女性124例(35.2%),年龄47-84岁,平均59.21±11.42岁。其中有侧支循环形成者197例(56.0%),无侧支循环形成者155例(44.0%)。197例有侧支循环形成患者中,前交通动脉开放74例(37.6%),后交通动脉开放53例(26.9%),软脑膜侧支建立113例(57.4%),眼动脉开放9例(4.6%),枕动脉4例(2.0%),颈升动脉4例(2.0%)。2 256层螺旋CTA与DSA在评估侧支循环形成方面的符合率为90.0%;对不同级别侧支形成的评估上,CTA与DSA评估结果均有较高的一致性(经Kappa检验,k值分别为:一级侧支0.925,二级侧支0.894)。3影响脑侧支循环形成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既往TIA史、低密度脂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脑血管狭窄程度及后循环病变为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后循环病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无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脑血管血管狭窄程度、低密度脂蛋白为保护性因素(OR<1,P<0.05)。4有侧支循环形成组治疗14天时NIHSS评分及ADL缺陷程度明显低于无侧支循环形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5,P=0.000;Z=-3.784,P=0.000)。5有侧支循环组患者脑梗死灶体积明显小于无侧支循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7,P=0.009)。6 3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进展性脑梗死97例(27.6%),非进展性脑梗死255例(72.4%)。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有侧支循环形成比例明显低于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95,P=0.002)。在进展性脑梗死和非进展性脑梗死中,有侧支循环形成的患者治疗14天时NIHSS评分及ADL缺陷程度明显低于无侧枝循环形成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展性:t=2.567,P=0.012;Z=-2.152,P=0.031,非进展性:t=2.371,P=0.019;Z=-2.437,P=0.015)。7 3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TACI型41例,PACI型141例,POCI型92例,LACI型78例。OCSP各亚型侧支循环形成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64,P=0.001)。其中,PACI型的有侧支循环形成患者比例最大,达68.8%,与其他各亚型侧支循环形成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ACI型和PACI型脑梗死有侧支循环形成患者治疗14天时NIHSS评分及ADL缺陷程度均明显低于无侧枝循环形成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CI:t=2.288,P=0.028;Z=-2.492,P=0.013,PACI:t=2.950,P=0.004;Z=-3.182,P=0.001)。POCI型和LACI型有侧支循环形成患者和无侧支循环形成患者治疗14天时NIHSS评分及ADL缺陷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CI:t=1.931,P=0.057;Z=-1.807,P=0.071,LACI:t=0.959,P=0.340;Z=-0.880,P=0.379)。结论1 256层螺旋CTA在评估脑侧支循环形成上与DSA有较高的一致性。2高龄、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和后循环病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危险因素,脑血管血管狭窄程度和低密度脂蛋白可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3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形成有利于促进患者近期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改善患者近期预后,减少脑梗死体积。4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状况差,无侧支循环形成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恢复差。5急性脑梗死患者OCSP各亚型中,PACI型脑侧支循环形成者最多见;TACI型及PACI型中有侧支循环形成者近期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较好;POCI型及LACI型中脑侧支循环形成对近期预后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