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杜丽》作为狄更斯的后期作品,与狄更斯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部作品更加猛烈的抨击了当时的英国上流社会以及统治阶级,揭示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的种种罪恶,给读者呈现了一幅十九世纪英国社会的全景图。《小杜丽》自发表以来,不同文学批评流派曾对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如马克思主义、新历史主义和女性主义,但是对该作品的对话性研究却很少。本文将尝试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来解读《小杜丽》这部作品。巴赫金第一次提出了对话理论的概念是在他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中的“对话”与一般意义上的对话是不同的。他提出的“对话”指的是一种更为含蓄和无形的交流。不同的感觉或声音,无论是相互冲突还是相互融合,只要有联系,就可以被看作是对话性的。巴赫金把“对话”分成两种: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微型对话体现在人物的内心世界中;大型对话体现在作品的结构上,即作品的各部分之间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对话性,包括:各个人物之间的对话,不同思想意识之间的对话,以及作者与作品人物之间的对话。巴赫金认为对话是这个世界存在的前提,人类生活的本质及人类的意识都是具有对话性的,对话就是人存在的一种方式,并且指出整部小说就是一个大型对话。《小杜丽》中存在着大量的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为我们分析这部小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本篇论文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为依托,试图向聆听文本中的多重声音,领悟文本的潜在意蕴。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狄更斯和他的作品《小杜丽》,其次介绍巴赫金以及他的对话理论,以及与这一作品相关的研究评论,最后介绍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以及结构安排。第二章分析小说中的大型对话。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多重对话:小说与现实之间的对话,小说中多重叙述单元之间的对话以及对立的人物关系的对话来体现小说具有的对话性特征。第三章分析小说中的微型对话。通过分析典型人物特征,如具有双重人物性格的小杜丽,善于伪装的骗子群体,令人捧腹的小丑弗罗拉以及自我嘲弄的傻瓜玛吉来表现人物的对话性,以及分析小说对话性语言的使用体现小说中的微型对话。第四章通过分析小说的未完成性来体现对话的未完成性。第五章对全文进行总结,通过对文本的对话解读,读者可以超越文本去倾听潜藏在《小杜丽》背后的多重声音,从而理解狄更斯是如何通过多种声音的对话去挑战维多利亚时期官方声音的统治地位,以此展现出当时社会多种声音之间平等对话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