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根据积累起来的经验来进行教学设计,这种做法很难全方位地、系统地把握知识、方法及数学思想,也很难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通过学生做大量的练习来加深理解,这样,老师教得苦,学生学习累。为了促进教学设计更为科学、完整、快洁,这便是本论文写作的现实背景与动机。本文综述了数学理解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数学理解的理论基础。国外主要从理解的内涵、层次和过程进行研究。他们认为理解就是意义建构过程;理解就是将新的对象纳入到认知结构的联系过程;理解水平具有不同层次;理解就是信息加工过程。在国内,李善良研究了数学概念学习中的理解;喻平的CPFS结构理解模型;吕林海的六维度理解模型等,还有诸多数学理解的文章见于报端,这些都推动了数学理解学习发展。本文认为数学理解就是建立数学对象的心理意义和联系。心理意义通过内部表征获得,内外表征的联系通过转换来实现。联系就是将对象融入到认知结构中去获对象整体的、全面的意义。本文汲取各家之长,基于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及数学学科教学理论,结合数学教学实际和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中学生数学理解层次为:经验型理解、形式化理解、结构化理解和观念性理解四个层次。结合数学过程对象二重性理论和APOS理论与教学目标分类学,提出数学理解的过程为:感知、解析、运用、组织、反思和探究六个过程。并根据理解过程和理解内容与层次确立理解的策略为:直观性理解、操作性理解、分析性策略、解释性策略、总结性策略、组织性策略、反思性策略和探究性策略。并将目标、策略组织在内容、过程的二维分析表中。最后通过具体的案例说明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将数学理解性策略融入到内容、过程二维分析表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希望在同行中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