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支持我国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并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存在金融与经济发展互相制约、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即“金融抑制”。研究分析我国西部农村金融抑制的现状及其成因,探索金融深化的模式和具体路径,对我国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爱德华·肖、麦金农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和他们的金融自由化主张,以及赫尔曼、斯蒂格利茨等的金融约束论和金融约束主张,从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演变入手,指出我国农村金融是随着政府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外生于农村经济的正规金融机构和内生于农村的非正规金融机构并存,构成了我国西部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本文以我国西部农村金融抑制的定性分析为起点,首先分析了西部农村金融抑制的表现:农村金融市场分割严重,呈现明显“二元结构”,金融价格严重扭曲,不能反映真实的资金供求状况,低利率和高通货膨胀并存,金融财政化现象普遍存在,政府的金融需求对农户和乡镇企业部门存在很大的挤出效应,农村资金大量外流,西部农村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受到来自不发达农村金融的抑制。其次分析了金融抑制的经济基础,经济决定金融,二元经济结构和小农经济特征是西部农村产生金融抑制的客观基础。最后对农村金融的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进行分析,从供需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西部农村存在金融抑制的原因:西部农村主要存在的是由于金融机构供给不足导致的供给型金融抑制,也有农户和乡镇企业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需求型金融抑制,还有由于金融供给与农村实际需求不平衡造成的结构性金融抑制。针对我国西部农村存在的金融抑制问题,本文提出西部农村的金融深化模式应以政府主导的“供给领先”型金融为主,同时充分发挥“需求追随”型模式的优势,满足农村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具体的路径是:一是要深化农村银行体系改革,以农村金融需求为导向改革农村信用合作社,加大农业发展银行支农的深度和广度,鼓励农业银行支农,加强邮政储蓄金融对县域经济的资金回流作用,建立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可提供充分金融供给的银行体系;二是要正确引导西部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使非正规金融机构浮出水面、正规化、合法化,同时加强对非正规金融机构的风险监管,但要减少政府行政干预,避免将民间金融变成“官办”性质,失去其灵活方便的优势;三是要完善证券、保险等农村非银行金融体系,拓展农村金融体系;四是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好的金融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