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并进行比较分析,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提供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方法:收集广州军区武汉总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所有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历、影像学资料及随访资料并整理分析。根据预先制定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剔除和脱落标准筛选研究对象,对于纳入研究范围内的所有患者制定随访计划,进行定期随访,随访内容主要为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前、终末随访X线片,内固定组参照Garden复位指数来评价骨折复位的情况,关节置换组根据Delee-Charnley人工髋关节影像学分区评价植入假体的位置及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情况,两组患者术后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统计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再手术率等。统计学分析比较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共收集到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27例,根据预先制定的标准,入选病例122例,脱落病例17例,实际研究对象105例,均为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内固定或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折按Garden分型:Ⅰ型28例,Ⅱ型35例,Ⅲ型24例,Ⅳ型18例。内固定组33例,其中三枚空心钉固定24例,动力髋螺钉固定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33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39例。随访18月~4年,平均28月。关节置换组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大于内固定组,并且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较长。内固定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例,骨折不愈合2例,6例均于二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再手术率为18.2%;关节置换组术后关节脱位3例,假体松动2例,此5例患者二期行翻修术,再手术率为6.94%,两组再手术率有明显差异。关节置换组术后6月及12月Harris评分优于内固定组,但术后24月两组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均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措施,但各有其优点与不足。一般无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可首选内固定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可首选关节置换治疗。活动量较小、预期寿命5~10年的患者可选人工股骨头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