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斋画报》涉外报道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点石斋画报》发行于1884年,从其新闻性、时效性以及图文并茂的画报标准来看是中国最早的画报。该画报每期刊载8幅新闻画,按旬刊发售,至其1898年停刊时,已刊载了4665幅新闻画,配图说明文字约120万,是一个庞大的图文数据库。这些新闻画记载了晚清时期的点点滴滴,内容包含政治、军事、外来科技、市井杂闻等多个方面,为我们展现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文化相互交融的晚清社会,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关于晚清社会的百科全书,对于研究晚清历史具有重大意义。它也开创了中国画报的石印时代,对后来清末的石印画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更从发行周期、发行渠道、图式风格等方方面而影响着晚清报刊,是晚清新闻史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料。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涉外报道,在《点石斋画报》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内容是关于国外的人、事、物,这与当时中国正处于向世界学习新知,进行科学知识普及和思想启蒙的时代有关,也离不开《点石斋画报》主要在上海发行的地理原因。在晚清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里,西方文化随着侵略战争向中国疯狂涌入,而租界林立的上海,成为了外来文化进入中国的主要通道。上海作为移民城市,拥有复杂的人口构成和文化结构。这使得上海人对于外来文化更具有好奇心和包容力,保持着开放进取的态度。对于西方先进的政体和科技带来的便利,当时的国人欣羡不己。而对于作为侵略者而来的外国人以及他们带来的外来文化,他们又怀着本能的抵触。这样矛盾的心理也反映在了画报的涉外报道中。这些新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又反映着中西方在政治、军事、文化民俗上的冲击、对峙和交融。本文从新闻内容、编辑特色、绘画技法、外国人形象塑造四个方面对《点石斋画报》中的涉外报道进行了分析。从内容上来看,画报中的涉外报道可以分成外交/政府类、军事/国防类、科技/医学类和文化/娱乐类,从这些新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的国人对于外国文化的矛盾心理,反映着当时晚清社会民众对于西方文化、事物带来的冲击所持有的复杂情感和态度。《点石斋画报》是以画为主的,在其新闻画中,尤其是涉外报道中,使用的技法不断发展变化。在画报刚开始发行时,画面的构图和笔法都是遵循传统国画技法的,但随后渐渐融入了西画法,主要体现在画面整体构图遵循焦点透视法和通过明暗来表达体积。画师在技法革新的同时也照顾到了当时民众的观看习惯,对于中国人物和建筑绝大多数仍依循传统画法,形成了一种融合中西绘画技法的独特艺术风格。画报的涉外报道中,外国人的形象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开始时外国人的形象千人一面,服饰单一,而到后期已经明显表现出不同国别、人种的形象特征。西方服饰出现了丰富的花色与款式,尤其在布料的表现上也出现了具有西方特色的格纹花色。这代表着画报中外国人的形象从刻板单一走向具象化,也是画报真实性加强的表现。
其他文献
<正>前言近二三十年以来,中国正经历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个背负着千年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的民族,要追逐地球上最先进的人类进化成果,不得不轻装上阵。在卸下了封建社会中类
无论是哈贝马斯还是罗尔斯都秉承了康德的永久和平观念 ,探讨如何从民族国家走向世界大同 ,但又都试图根据 2 0 0年来的人类历史经验对康德在《永久和平论》中表达的和平思想
目的合并分析健康人群中DPYD* 2A基因型在不同种族间的发生率,为氟尿嘧啶类药物的基因组学研究和个体化药物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往过程中,许多外来语被传到中国,并被深深地融入到汉语之中,随之带来了许多新的事物和新的观念。本研究试图对英语外来语和日语外来语
[目的]比较ORYZA2000和WOFOST 2种模型对江西省水稻生长的模拟效果。[方法]利用江西省当地田间试验观测数据,收集水稻的关键参数,同时结合同期逐日气象数据等资料分别对ORYZA
范畴化是人类认知的基础组成部分,而非范畴化又是范畴化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对非范畴化的研究有其独到的意义。就本篇论文,本文旨在于研究名词的非范畴化现象。在这一
建造师继续教育是建造师通过不断的培训学习,来提升建造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而先进完备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是做好建造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保障。本论文引入胜任力理论,
纳米载体经皮给药系统是近几年经皮给药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各种纳米载体在经皮给药系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其中囊泡、微乳和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经皮给药载体已得到相对深
1913年胡塞尔发表了《纯粹现象学通论——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时至今日,如果要追问这部百岁著作的历史意义,最好从它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对比说起,
本文以上海和云南668名受众和《人民日报》以及两地党的机关报和晚报为研究对象,首次检验了我国受众议程与大众传媒议程及其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宏观层面上,我国受众议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