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扬子区寒武系底部小壳化石的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zxzc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富含小壳化石的织金戈仲伍剖面及牛蹄塘组的标准剖面—金沙岩孔剖面,对贵州扬子区寒武系底部的小壳化石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贵州寒武系底部的小壳化石属种丰富,已确定32属33种,包括1个相似属种,2个疑问属种及10个未定属种。尤其是金沙岩孔剖面牛蹄塘组底部首次发现了以单胞、多胞球形类为主的小壳动物化石,包括Olivooides pearformis和其余两类未确定的球形化石,丰富了该期小壳化石的组成面貌。这些小壳动物主要生活在温度及盐度适宜、水体清澈、中等水动力的正常浅海中,对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其组合面貌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化。结合小壳化石组合面貌及地层岩性研究发现:贵州织金戈仲伍剖面的戈仲伍组与下伏灯影组和上覆牛蹄塘组均为不整合接触,戈仲伍组包含小壳化石的Anabarites trisulcatus-Protohertzina anabaricaAssemblage Zone和Siphogonuchites triangularis-Halkieria uncostattusAssemblage Zone,未发现第三组合带以上的小壳化石,其第一组合带的岩层为晋宁期,第二组合带与牛蹄塘组底部的岩层皆属于梅树村期。贵州金沙岩孔剖面的寒武系牛蹄塘组与其下伏的灯影组也为不整合接触,牛蹄塘组底部0-3.2m处的小壳化石属于Heraultipegmayunnanensis Zo ne,缺失小壳化石第一、二组合带,其至镍钼矿层之下的岩层皆属于梅树村中晚期地层。  对贵州寒武系底部地层的小壳化石研究,不仅有利于弄清牛蹄塘生物群的生物面貌,为我们揭示小壳动物的生活环境特征提供重要依据,而且为解译早期后生动物的起源和演化、胚胎生物学提供了化石资料。同时也为贵州寒武系底部地层进行精确划分和同期地层的对比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其他文献
大别造山带超高压变质作用峰期变质时代锆石U-Pb年代学工作虽然积累了相当多的数据,但仍然存在争议,其主要原因是变质锆石成因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变质锆石成因、形成环境以及
针对大别山北部的主要组成及构造背景存在认识上的分歧,作者根据多年来的的工作积累及已有若干线索对研究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野外调研,调研过程中发现了若干处榴辉岩露头,并
CO气藏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气矿产资源,CO是全球碳循环过程的中枢,CO可以引发灾害,大气中CO含量与全球性越来越强烈的温室效应有着密切联系,以CO以及CO气藏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
该论文工作以长江中下游(东段)晚中生代富钠镁铁质岩和胶莱盆地晚白垩世王氏群玄武岩和青山群火山岩作为研究对象,以元素和同位素示踪为主要研究方法,辅之以年代学研究,对岩
Re-Os同位素体系是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研究地球化学的新工具,在研究岩石圈地幔的形成演化过程中,它的广泛应用证明了其独特的作用.由于母子体元素均具有强亲铁亲铜性,在
山西铝土矿得天独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但针对该矿除回收铝外,其它元素尚未利用.应用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X射线衍射、化学物相、高压溶出等综合手段,较系统地研究
教学是动态生成的,动态生成教学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课堂也是动态生成的,课程不是既定的,在教师的合理选择、开发下,它也是动态生成的。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裁剪”,让教学的内容能够向外延伸,并且教师要善于整合资源,让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不断的优化和改进教学。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以自身的职业素质与教学能力,施行动态生成教学,让教学能够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
青藏高原北部的祁连山地区是青藏高原变形和向北挤压扩展的最前缘,在祁连山前南北两侧及其北部的河西走廊发育了多条规模较大、活动性强,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特征明显的逆冲断裂
本文以最新的ETM遥感图像为基本信息源,运用“3S”技术,通过对遥感图像预处理、沙质荒漠化信息提取、遥感图像判读和野外考察验证,得到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沙漠及沙质荒漠化分布
现今在软土地基上修建路堤,为了满足强度与变形的要求,一般要对软土层进行处理,目前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地基处理方式是堆载预压法.为了能尽快地达到设计所要求的荷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