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六卷本《中亚文明史》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汇集世界中亚史研究领域著名学者共同撰写出版的鸿篇巨著,这套著作在国际学术界影响巨大,是中国学者从事本领域研究的重要参考。中亚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历史发展脉络,对我国西北边疆地区发展规律和社会治理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中亚文明史》第二卷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梳理其主要内容,探究文本所呈现出的内容特点与理论特色,指出该著对中亚研究的学术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卷本《中亚文明史》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汇集世界中亚史研究领域著名学者共同撰写出版的鸿篇巨著,这套著作在国际学术界影响巨大,是中国学者从事本领域研究的重要参考。中亚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历史发展脉络,对我国西北边疆地区发展规律和社会治理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中亚文明史》第二卷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梳理其主要内容,探究文本所呈现出的内容特点与理论特色,指出该著对中亚研究的学术贡献,并分析出该书的缺漏,最后补充归纳中国学界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以此形成二者之间的对话。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阐明研究的缘起、意义、思路和方法,并对《中亚文明史》研究基本情况进行概述。目前对于《中亚文明史》第二卷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较多是以书评方式呈现,并未对成书编撰背景、内容结构、呈现特点等方面做出深入分析。本文拟从这三个问题入手,对于《中亚文明史》第二卷进行文本解读。第一章阐述《中亚文明史》第二卷的编撰背景、编撰群体与编撰逻辑。首先,通过梳理学科背景与国际大环境;阐述中国加入编撰工作的艰辛历程;深入探究此著编写的深层次原因及目的。其次,通过对主编及作者的国家及教育背景的考察,探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这些学者参与这项工作的原因,简要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概况及其在该著编撰过程中的作用,接着阐述第二卷所叙述的时空范围以及章节安排。第二章分为三个部分的内容,主要探讨了《中亚文明史》第二卷的三个主题。前两节对中亚东西部地区的农牧文明进行分析,第三节对“贵霜王朝对农牧文明的整合”进行论述。中亚地区农牧互动、贵霜对于多元文明的整合,其背后反映的都是多元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这一时期中亚地区的农牧互动,促成了农耕区内部与游牧区内部的整合,还使得两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多元文明的融合,最终产生了贵霜文明。中亚长期处于一个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这一地区的农耕区与游牧区被整合进贵霜的版图。贵霜王朝借助中亚地区的中介特性,逐渐控制了丝绸之路的贸易。此外,汉朝的强盛以及北方游牧民族对于商业贸易的需求也是丝绸之路兴盛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公元3世纪贵霜王朝的崩溃以及东汉的衰亡,丝绸之路也就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第三章分为两个部分的内容。主要从文明交往的视角出发,论述中亚地区农牧文明、中亚城市网络与丝绸之路。虽然第二卷对中亚东西部地区的农牧互动、城市化发展与丝绸之路有所论及,但这些内容大多夹杂在各章节之中,并没有形成对于这三部分内容的系统性认识。这使得读者在阅读时很难把握相关内容的整体脉络。第三章在文本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这一时期的农牧互动、城市化发展与丝绸之路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中亚文明史》第二卷相关内容的整体性认识。第一节简要论述中亚东西部地区农牧互动与关联,进而总结出这一时期的中亚文明的特点。第二节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简要论述中亚地区的两种区域世界体系的发展史。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是对《中亚文明史》第二卷进行评价与补充。先从区域史与文明史两个理论书写特色分析,指出第二卷书写背后所折射出的大国博弈与民族国家叙事体系的因素。接着阐明《中亚文明史》第二卷对于中国学术界以及当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启示,同时分析了贵霜史的浓墨重彩、东西划分的历史书写以及对“丝绸之路”意义的削弱,从文本的表层理解其深层意涵。指出其存在的局限与缺漏,并在此基础上展现中国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以期形成二者之间的对话。《中亚文明史》第二卷依然是国内外学术界参考学习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学界在中亚议题中发声的必备书目,对于该著作的研究对学术界来说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从中亚文明的特性出发,论述《中亚文明史》第二卷所呈现的文本内容、文本特点,揭示第二卷对于当今国内学术界的借鉴意义以及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意义。同时,本文指出中亚文明史撰写中的局限与缺漏,并尝试对第二卷的缺漏进行弥补,利用当今中国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中亚文明史》第二卷内容进行补充与纠正。
其他文献
2020年9月,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随后的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明确了在“双碳”目标下能源电力领域的发展方向,强调我国要构建清洁低碳、开放互动的新型电力系统。在该背景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带来的能源总量充盈但是时空不平衡矛盾日益突出,新能源的整体消纳率不高。随着逐步开放的能源电力交易市场,多能源云储能模式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造型复杂、大跨度、大悬挑、大体量的站房钢结构屋盖应运而生,这同时也增加了钢结构制造、施工的难度,进而对钢结构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过程控制、施工质量与精度提出更高要求。本文以台州站大跨度曲面铁路站房钢结构屋盖施工为例,阐述了台州站站房钢结构工程概况、钢屋盖结构特点、施工场地情况,分析了钢结构施工重难点,结合“线侧平式站房+线上高架站房”站房形式,制定了钢屋盖施工
公投运动作为一种特殊的选举方式,本质上是一场二元对立的博弈。正反阵营通过阐释与自身立场相关的完全对立的论点,以辩论和交锋的形式,经由各自媒介与媒体的传播,以达到影响选民意见态度和站队的最终目的。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立场论点是如何在不同主体间传播和流动的,以及影响效果如何,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台湾是除西方国家外,我国唯一具有“公投立法”的地区,具有重要的地缘特殊性,也为我国的“公投”研究提供了可深入探索
<正>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俗称低压开关柜。它是指交、直流电压在1000V以下的成套电气装置。生产厂按照电气接线的要求,针对使用场合、控制对象及主要电气元件的特点将相应的低压电器,其中主要包括配电电器(断路器、负荷开关、隔离开关、熔断器等),控制电器(接触器、起动器、
哈德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期的伊斯兰教学者、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思想在近现代中国伊斯兰教思想潮流中承上启下,以哈德成为代表的中国伊斯兰教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正是民国时期穆斯林社会蓬勃发展的主旨与实质。哈德成终生致力于研究伊斯兰文化,改革伊斯兰教育,翻译伊斯兰经典,培养伊斯兰教人才,为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思想内容丰厚。本文从哈德成生平、社会活动展开,着重研究哈德成的宗教核心思想和
现代化进程或现代性状的逐渐显现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初期的重要主题。无论“现代”二字在晚清民国纷繁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视角下展现出如何多样的色彩,又或是西方冲击主导下的现代化进程与我国内生的“现代性”诉求发端间的长久论争,工业文明、机械化大生产与变革观念始终是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核心内核。大到影响到国计民生的整个行业、小到长久未进入人们视野的边缘作物,均在近代社会迫切走向现代的
<正> 1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有关标准 1.1 国家和行业标准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是由一个或多个低压开关设备连同参与控制、测量、保护和调节等设备以及所有内部的电气和机械的相互连接与结构部件完全组装好的一种组合体。它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应符合相应标准和规范。这些标准和规范列举如
青年是历史的继承者,更是社会发展的开拓者。他们在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在社会结构中发挥着独特作用。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何正确认识青年、教育青年、服务青年,从而充分发挥青年在推动国家发展事业中的作用变得愈发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和深刻研判国内外发展新形势的前提下,在众多重要场合多次提到青年问题,形成了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青年工作指明了方向
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980年,Lakoff和Johnson提出概念隐喻理论,这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思维模式。概念隐喻的本质就是人类使用更为熟知、更为具体的领域来理解抽象的领域。2004年,Lakoff在他的书中将架构定义为可以构建人们看待这个世界的一种心理结构,同时又指出概念隐喻中的源域和目标域各为一个架构。隐喻和架构的关系是,隐喻词激活隐喻框架,而隐喻又是由两个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