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伯特·潘·沃伦对于美国南方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美国南方社会转型时期帮助南方文学重新审视自己的地位和前景,在美国南方文学史上的地位超卓。《国王的人马》是沃伦1946年的小说力作,并于次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该小说基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路易斯安娜州州长休依·朗的生平创作而成。小说主线是以杰克·伯登之口讲述以休依·朗的化身威利·斯塔克为代表的政治人物的悲剧结局,从侧面表现伯登自身的政治信念,并且突破了个体经历的局限,传达出普遍的政治伦理意义。各种政治人物或违背道德,或违反法律,最终酿成的种种悲剧,不仅仅是个人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政治伦理悲剧。因此,该小说自出版以来即获得巨大反响,受到人们的极大欢迎。该小说涉及到美国政治、历史、文化、种族、宗教和地域等多个主题,具有深刻的主题内涵。同时,沃伦在创作这部小说之时,不仅表现出自己对于美国南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现实关照,而且还融入了自己对于人性和道德哲学的内心感悟,使得该小说具有极其丰富的哲学内涵。小说中贯穿始终的政治伦理主题不仅极具现实意义,而且还体现了沃伦作为一个南方中产阶级白人作家对于美国南方当时的政治伦理生态的关照。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种种悲剧现象,探讨悲剧背后的政治伦理因素以及悲剧所反映的政治伦理危机,并进一步结合社会伦理语境分析政治伦理危机的表现和产生原因,最后从中总结出小说中展现的政治伦理观念。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罗伯特·潘·沃伦其人及其主要的小说成就、小说《国王的人马》及其背后的政治历史事件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集中分析小说中政治人物的悲剧现象及悲剧背后所反映的政治伦理危机。第三章分别从社会和个人这两个方面探讨小说中反映的政治伦理危机的表现极其原因。首先,社会方面。一方面,社会各界在面临着从种植园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的过渡时,将农业社会的传统美德抛之在外,在利益面前将人性的弱点展露无遗,体现出南方传统道德在资本主义的冲击之下的萎缩,充分体现了南方社会的道德荒原状态;另一方面,南方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刚刚起步,内战失败之后各个部分都在重建,但是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以约束人们的不法行为。对于政治行为缺乏相应的法律制约,致使政治人物得以为所欲为而不受或者很容易就逃脱法律的制裁。第二,个人方面。个人道德在《国王的人马》中表现出了普遍的退化,主要表现为个体道德意识的淡化和道德理想的扭曲。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处理包括政治问题在内的各种社会问题时,要么倾向于从个人自我意志出发,为了权力和利益而不择手段,无视法律的制约;要么缺乏通过法律途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法律意识。政治人物纷纷摆脱道德的约束,将包括情欲、权力欲望和金钱欲望在内的个体欲望放置在与道德意识对抗的位置之上,甚至凌驾于道德之上。第四章致力于探讨《国王的人马》中表现的政治伦理观。首先,《国王的人马》中对于政治伦理问题的探讨反映出该小说中对于混乱的政治伦理现状的复杂态度。一方面,小说明显表现出对于这种无序的政治伦理状态的批判;另一方面,小说又无法提出针对这种政治伦理危机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只能借助于历史和宗教来达到一种超脱的状态。而且,小说中也暗示了以公平、正义、民主、法治为核心政治伦理理想。第五章为结语部分。该部分对全文的观点做了梳理总结,认为沃伦作为知识分子对于美国南方的政治伦理生态表现出的密切关注和人文关怀,对于美国文学的主题和叙事模式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文学意义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