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切换式吸放氢循环方案及其性能探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k_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氢开发及应用方面,金属氢化物反应器作为重要的反应发生场所,近几十年来,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和推广。但由于氢化反应和脱氢反应操作条件不同,如不借助外界协助,绝大多数金属氢化物反应器均无法实现吸、放氢过程之间的自动转换和自主循环,由此可能在有吸、放氢交替循环需求的应用中,尤其是在高频次吸、放氢循环的过程中造成诸多不便以及引发一些安全问题。因此,本文分别基于“设备结构改进”和“PLC自动控制”提出了两种自动切换式解决方案,以达到各气、液相通道的自动化合理启闭和所有阀门之间的稳定配合。本文完成了 aNi5与1H2发生吸、放氢反应过程的数值模拟,得到了一定循环周期内设备结构和操作条件上的优化结果,并就金属氢化物氢压缩体系进行了实用性探究。所获结果如下:(1)本文探究了吸氢/解吸过程中操作温度、供氢压力与反应耗时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分别拟合出了两过程的三变量集成数学方程,为之后进行结构优化提供数学依据。(2)在3MPa(20°C)/0.1MPa(80°C)的吸氢/脱氢条件下,吸、放氢循环过程的最优初始反应分率为0.07,其总循环时长为1287s。(3)本文获得了最优条件下四/六孔旋转盘的结构参数。(4)氢压缩体系中,分别在90°C和200°C下供热脱氢,外接500ml的小型终端储罐,8个循环后可分别获得2.276MPa和12.24MPa的高压氢气;20(TC下分别连接500ml、1000ml及1500ml储罐的氢压缩系统最终氢压分别达12.24MPa、9.72MPa和8.08MPa;此外,200°C下500rrmlH2储罐的氢压缩系统有预热阶段较没有预热阶段的方案系统压缩比更优,其所获最终氢压分别达12.24MPa和15.32MPa。此两种吸、放氢自动切换方案可有序、可控地实现氢化/脱氢过程之间的自动切换,为具有该需求的场合提供便利,在氢能普及和应用中体现出卓越的价值。
其他文献
五氧化二氮(N2O5)是一种新型绿色硝化剂。电化学合成N2O5过程清洁、安全,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是最有工业化前景的方法,成为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阳极材料是该过程的关键材料之一,其
缺铁性贫血是目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它是由于体内贮存铁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引发的贫血。据WHO报道,全世界已有超过20%的人群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传统的补铁剂有无机铁盐、有机铁盐、氨基酸螯合铁等,虽然它们的铁含量较高,但由于其对身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严重影响了铁的生物利用率。为了得到安全高效的补铁剂,本实验以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类人胶原蛋白(HLC)为原料,通过巯基化改性,以F
水煤浆气化水系统是水煤浆气化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气化工序用水循环和回收,降低装置的耗水和废水排放量。该系统是否正常运行,关系到气化装置连续稳定高负荷运行,同时也
目的:  脯氨酰寡肽酶(POP)是一种特异性水解多肽链中脯氨酸残基羧基端肽键的丝氨酸蛋白酶,研究报道POP高表达于小鼠卵巢,但其在卵巢中的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将探讨POP在小鼠
近年来,稻曲病的危害程度日益加重,已上升为水稻的一大主要病害,是由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所引发。CYP51,即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是催化真菌麦角甾醇合成过程中的
作为一项工业技术,流化床目前在化工、农业、能源以及冶金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化学工程领域,流态化现象多用于强化传热传质,亦可实现多相反应、产品加工乃至颗粒制造、
Pif1家族是一种ATP依赖性的核酸解旋酶,包括酿酒酵母中的ScPif1、裂殖酵母中的SpPfh1、小鼠中的mPif1、人类中的hPif1等成员,能够结合和解旋G4结构、单链和双链DNA、DNA-RNA杂
艺术与平面设计是紧密联系的,无法分割的,它们并非孤立,静止的。艺术的抽象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平面设计的发展,扩大了平面设计的发展空间,而平面设计的不断发展也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