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全面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呈现的是开放性和多元化,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导致道德生活也日益复杂化。如何应对这些情况?本文认为,道德创造能力能使人们应对当代日益复杂的社会道德生活。然而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忽视人的主体性、创造性,过于强调道德的规范性,限制了受教育者的道德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导致其只会消极地适应环境,面对道德冲突束手无策。因此,对道德创造能力的系统分析和探讨,是现实的需要,也是道德教育理论研究不可回避的一大课题。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理论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道德创造能力及其培养作一些基础理论研究。首先,本文对道德创造能力及其相关概念作出界定,并分析它的特征、结构及类型;然后论述培养道德创造能力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最后就学校道德教育中如何培养道德创造能力提出了途径与方法。 本文认为,道德创造能力是指道德主体以求善为最终目的,整合并超越原有的道德观念或道德规范,新颖、独特地解决道德问题的能力。它是人的道德主体性的集中体现,是人进行道德创造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是形成创造性道德人格的必要条件。道德创造能力具有超越性、求善性、发展性、综合性等特征。从动态的角度看,道德创造能力包括发现道德问题的能力、分析道德问题的能力、组织道德问题的能力、实现道德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等要素;从静态的角度看,道德创造能力的核心要素包括创造性道德思维能力和创造性道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