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脑胶质瘤是原发性中枢神经恶性肿瘤,虽然经过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但其生存期仍然较短,临床预后差。肠道菌群可通过免疫、代谢、内分泌等途径影响中枢神经疾病的发生发展。免疫治疗已成为实体肿瘤的新型治疗手段,但在脑胶质瘤中收效甚微。因而,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并进一步检测分析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再进一步分析脑胶质瘤患者肠道菌群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胶质瘤是原发性中枢神经恶性肿瘤,虽然经过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但其生存期仍然较短,临床预后差。肠道菌群可通过免疫、代谢、内分泌等途径影响中枢神经疾病的发生发展。免疫治疗已成为实体肿瘤的新型治疗手段,但在脑胶质瘤中收效甚微。因而,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并进一步检测分析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再进一步分析脑胶质瘤患者肠道菌群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以期将来为脑胶质瘤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0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脑胶质瘤患者28人,分为低级别胶质瘤组(LGG)和高级别胶质瘤组(HGG),其中低级别胶质瘤14例,高级别胶质瘤14例,同期1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Control),年龄在18~65岁之间。收集粪便,采用16S r DNA扩增子测序方法,对粪便样品进行DNA提取与检测,基于Illumina Nova Seq测序平台上机测序,得到测序结果后进行拼接、质控、OTU聚类与物种注释,再通过稀释曲线、物种构成、Alpha及Beta多样性等分析肠道菌群的差异;采集空腹清晨静脉血液,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3+T、CD4+T、CD8+T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分析细胞免疫差异;通过spearson相关性系数评估高级别胶质瘤组的属水平菌群与差异性细胞免疫之间的关系。结果:肠道菌群的16S r DNA扩增子测序:通过绘制稀释曲线发现三组在相同测序深度下,HGG组观察到的物种数量明显高于Control组及LGG组,而LGG组观察到的物种数量低于对照组;通过不同水平物种构成分析,LGG组、HGG组与Control组物种构成上存在一定差异,HGG组物种种类构成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主要菌群比例减少;物种差异分析:门水平上,LGG组与Control组的Cyanobacteria存在差异(P<0.05),HGG组与Control组的unidentified_Bacteria存在显著差异(P<0.01),LGG组与HGG组的Verrucomicrobiota、unidentified_Bacteria存在差异(P<0.05),Acidobacteriota存在显著差异(P<0.01);科水平上,HGG组与Control组、LGG组与Control组的Enterobacteriaceae存在差异(P<0.05);属水平上,LGG组与Control组的Escherichia-Shigella、Ruminococcus存在差异(P<0.05),HGG组与Control组的Escherichia-Shigella、Klebsiella存在差异(P<0.05),LGG组与HGG组的Sutterella、Anaerostipes和Parasutterella存在差异(P<0.05),(Clostridium)-innocuum-group、Coprobacillus和Blautla存在显著差异(P<0.01);通过Alpha多样性分析,HGG组与Control组在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HGG组与LGG组在chao1指数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LGG组与Control组在不同指数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Beta多样性分析,HGG组、LGG组与Control组在加权Uni Frac和非加权Uni Frac相距较大,菌群差异明显。细胞免疫:随着胶质瘤级别升高,CD4+T与CD4+/CD8+比值呈逐渐下降,而CD3+T、CD8+T呈逐渐升高,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在CD8+T细胞水平上及CD4+/CD8+比值上三组存在显示差异(P<0.05),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其主要差异为HGG组与Control组之间的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spearson相关性系数评估HGG组的菌属水平物种与CD8+T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相关分析发现,菌属Sutterella及Dialister与CD8+T细胞呈负相关(P<0.05),CD4+/CD8+比值与Dialister存在正相关性(P<0.05)。而其它菌属与CD8+T及CD4+/CD8+比值之间无相关性。结论:高级别胶质瘤组患者肠道菌群物种种类及物种总数增加,主要优势菌群减少,菌群多样性增加;低级别胶质瘤组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物种种类增加,物种总数减少,主要优势菌群减少,菌群多样性无明显变化。高级别胶质瘤组患者细胞免疫存在失衡,CD8+T细胞升高,CD4+/CD8+比值下降;低级别胶质瘤组患者细胞免疫无明显差异。高级别胶质瘤组肠道菌群与细胞免疫之间存在相关性,在未来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改善细胞的免疫功能,为预防和治疗脑胶质瘤提供新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神经肌电图在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2年1月期间于聊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2例早期DPN患者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于本院就诊的60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资料,将其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神经肌
近年来,机器学习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在故障检测、人脸识别和垃圾邮件检测等方面表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性能。由于机器学习算法结构的特点,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过程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这使得一些用户可能无法负担如此繁重的计算任务。外包计算的出现为上述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用户可以将繁重的机器学习训练任务外包给计算资源充足的云服务器,从而减轻自身的计算负担。尽管外包计算有很多优
目的 分析神经肌电图测定H波最短潜伏期(Hmin)、F波平均潜伏期(Fmean)、F波离散度(Fchd)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6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8例DPN患者作为DPN组,另选取同期医院收治的38例单纯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者作为DM组
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气颗粒物(PM)暴露可引起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肝脏脂肪变性,但相关致病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借助真实环境颗粒物暴露系统及transwell细胞共培养模型,对肝脏巨噬细胞在PM暴露导致的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及脂肪变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机制进行探讨。方法:1.利用真实环境颗粒物暴露系统,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对小鼠进行42天的PM暴露。60只
目的:分析神经肌电图诊断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治疗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病程时间,将其分为三组。病程>10年的34例患者为Ⅰ组,病程1~10年的28例患者为Ⅱ组,病程1~12个月的20例患者为Ⅲ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比较各组患者的运动传导速度MCV检测结果、感觉传导速度SCV检测结果、胫神经H反射、尺神经f波异常
近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突破有力地促进了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已有商业公司和科研院所开展了无人驾驶汽车的实际道路测试。但无人驾驶汽车在真正进入大众市场之前,首先要解决其安全性问题。目前,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问题研究大多在于传感器硬件安全以及网络通信安全,执行器作为无人驾驶汽车与外界环境交互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保障无人驾驶汽车安全行驶上至关重要,但其安全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围绕无人驾驶汽车执行器攻击检测
功能性微球具有结构可控、稳定性强以及可负载活性分子等优势,在生物医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经导管动脉栓塞技术(TAE)在脏器出血和肿瘤抑制等介入治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成像效果的栓塞物微球的开发是TAE的重要环节。目前,临床上的栓塞治疗采用的辅助成像技术主要以X射线为主,近红外二区(NIR-Ⅱ,1000-1700 nm)成像技术在临床栓塞治疗上的应用研究还比较缺失。NIR-Ⅱ荧光
目的:探究血清尿酸水平结合神经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113例糖尿病患者,其中48例不合并DPN(NDPN组),65例合并DPN(DPN组)。所有患者均检测临床生化指标、血清尿酸水平,并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比较各组检测结果差异,评价血清尿酸水平结合神经肌电图诊断DPN的效能。结果:DPN组病程显著长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学特征是中脑黑质致密带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黑质铁沉积可能参与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过程。我们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星形胶质细胞铁代谢在PD动物模型的黑质铁聚集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星形胶质细胞,铁主要通过二价金属离子转入蛋白1(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1,DMT1)转入细胞,
作为一种控制信号相位的器件,移相器广泛应用于相控阵系统、微波相位测量、数字移动通信,自适应天线以及相位调制系统中。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动态连续可调的微波移相器具有重要意义。液晶作为一种介电可调的材料,具有连续调谐的特点,并且其成本低廉,易于集成。本文主要开展小型化大移相量液晶移相器关键技术的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研制了两款工作在Ku波段的液晶移相器。首先设计了微带线结构的液晶移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