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是进行农业产业化,而农业上市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开发的龙头力量。作为资本市场的一部分,农业上市公司将资本运作带入农业产业,通过资本集聚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实现强农富农。因此,农业上市公司是连接资本市场与农业产业的重要节点,如何更好发挥农业上市公司农业资本聚集与运作的节点效用,关系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农业作为生产部门,为工业提供原材料,为服务业提供消费资料,只有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才能与工业、服务业产生联动效应,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业产业拥有自身独特的产业属性,相对于非农产业,农业要承受更多、更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面对种类繁多的风险和相对弱化的经济效益预期,农业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纷纷违背当初上市时招股说明书的投资规定,将筹集资金投向非农领域,进行非农化扩张,即“非农化经营”现象。这种经济现象不利于农业资本的健康发展,也阻碍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因而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参照多元化经营战略理论、资产专用性理论、羊群效应理论以及比较优势理论,结合农业产业高度的市场风险、资本市场高度的制度风险、管理风险和道德风险,对农业上市公司进行非农化经营的动因进行分析,认为农业上市公司是基于分散企业经营风险,并受到非农行业高利润率的诱导才进入非农领域进行经营,但这种非农化行为并没有达到企业的预期目标,反而因跨行业的技术、市场等风险导致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普遍降低,影响了农业上市公司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破坏了企业良性发展的运营轨道,不利于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提高,降低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在融资能力以及投资效率。本研究根据农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范围的界定,并参照中国证监会2012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以及证券之星、万博汇金等网站的股票信息,最终在A股市场选取了54家农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主营业务收入为依据设置了非农化经营率指标,数据显示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进行非农化经营程度在20%以上的占42.6%,说明农业板块总体处于非农化经营的背景之下。以样本上市公司2010年至2011年的财务数据均值为分析基础,选取营业净利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16个财务指标建立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因子分析研究非农化经营率与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运营能力、发展能力以及股本扩张能力的关系,并对不同非农化经营率的农业上市公司绩效表现进行深入分析,证实农业上市公司的综合绩效与非农化经营率呈负相关关系,表明非农化经营行为并不是改善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最优选择。根据本研究的实证结论,农业上市公司应该专注于农业主业经营,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促使农业上市公司建立长远发展战略并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为农业上市公司有效地规避和治理非农化经营行为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