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7-2019年,我国增值税税率逐年下调,但是不同企业对于减税的获得感却存在明显差异。那么,增值税降税率的减税效应该如何较为客观全面地进行衡量?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企业减税获得感存在差异?首先,本文认为基于增值税的可转嫁性,评估减税效果不应仅局限于财务意义上的企业增值税税负,还应当考虑企业绩效所受到的影响。其次,增值税环环抵扣的复杂性以及企业间价格博弈会使得降税率的政策福利在企业间重新分配,这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2019年,我国增值税税率逐年下调,但是不同企业对于减税的获得感却存在明显差异。那么,增值税降税率的减税效应该如何较为客观全面地进行衡量?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企业减税获得感存在差异?首先,本文认为基于增值税的可转嫁性,评估减税效果不应仅局限于财务意义上的企业增值税税负,还应当考虑企业绩效所受到的影响。其次,增值税环环抵扣的复杂性以及企业间价格博弈会使得降税率的政策福利在企业间重新分配,这造成了企业减税获得感存在差异。因此本文以产业互联和议价能力为研究视角,利用2016-2019年沪深A股数据,依据投入产出表构建产业互联指标衡量企业可抵扣进项税的减少幅度,并根据企业议价能力强弱进行分组,在假设企业增值税销项税率降幅一定的情况下,从进项税和成本的角度检验了上游行业减税对下游企业增值税税负和经营绩效的影响。得出了如下结论:(1)当企业议价能力一定时,企业所处行业与上游减税行业的产业互联度越高,企业所能获得的进项税额越少,企业税负下降的程度就会变小。(2)当企业议价能力一定时,企业所处行业与上游减税行业的产业互联度越高,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之间对于含税采购价的不完全调整会使得生产成本上升,进而造成企业经营业绩下降程度越大。(3)当企业产业互联度一定时,企业的议价能力越强,企业通过价格谈判过在减税红利中获取的好处越多,企业经营绩效下降的程度也会越小。(4)当企业产业互联度一定时,企业的议价能力越强,进项税额会因成本较低而越少,使得企业税负下降程度越小。
其他文献
全球变暖是被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许多国家已经实施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以控制公司的碳排放并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我国自2013年起就开始积极推行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工作,并在试点区域取得了较好的减排效果,但减排政策执行过程中给企业绩效带来的影响也同样值得关注。因此,本文从微观企业角度入手,收集整理了 2009~2018年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研究了碳排放权交
随着云计算、“AI智能”、大数据等热点词汇不断地在眼前涌现,数字化的世界正逐渐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近几年,在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数字化已开始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其中对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影响尤为突出。在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更是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速度,同时也让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面临巨大考验。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对于疫情之后组织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较少,没有较多
<正>2020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有关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具体意见和要求,在我国将开启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新阶段,无疑为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进入新时代,建筑工业化并不是新问题,也不是新理念,而是我国建筑业一直倡导的发展方向。早在新中国建国之初,我国就提出了实现建筑工业化的任务。经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健康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市场对医疗器械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频发、行业限价政策的出台以及产品研发投产周期的漫长,又给医疗器械企业管理者、各地政府以及广大投资者对医疗器械企业价值评估带来诸多困扰。根据医疗器械企业高技术、高附加值和高风险的特点,医疗器械企业价值影响因素研究,不仅能帮助医疗器械企业管理者进行科学管理,还可为政府实施精准的政
本文通过使用模型预测控制(MPC)进行动态资产配置优化,该控制是基于非参数贝叶斯方法即分层狄利克雷过程对收益率未来均值和方差的预测结果。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因其滚动优化,既符合每一时期更新投资决策的动态优化投资理念,同时具有计算简便性。本文在模型中添加了交易成本和持有成本的约束条件减少模型误差,以最大回撤来控制投资者风险厌恶条件,在改进最大回撤控制函数的基础上通过时变参数能够更加灵活地改变配置策略。现
为了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定制式生产业成为了上游标准化的、批量生产的原材料与下游消费市场之间的桥梁。过去,我国的定制式生产业明显落后于国外的厂商,但近年,国内各细分领域都有一些企业凭借核心能力成长起来,表现突出,由此引出了本研究的研究问题:(1)企业核心能力在企业当中是一种怎样的存在状态,它具有什么样的性质;(2)它如何体现在企业的各方面管理实践上,具体状况如何。本研究对现有的企业核心能力理论进行
伴随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发展,中国企业也进入技术转型升级的新时期。快速的技术变革不仅使企业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易变性、复杂性和模糊性,更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并且这种竞争可能源于已知和未知的竞争对手,也可能源于跟不上变革步伐而被时代所淘汰。身处于这种环境下的企业,为了维持长期竞争优势,大都通过产品或服务创新,以满足顾客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但在具体实践中,企业会因采用单一创新方式而陷入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交通作为社会发展的先行资本,在带动区域发展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与此同时,企业的经营活动也与综合运输服务息息相关,如何利用道路建设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带动产能提升,是推动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途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对生产率的影响方面,鲜有文章关注交通基础设施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因此,本文试图在微观企业层面深入探究交通设施对能源利用效率的
金砖国家经济体已逐渐成为世界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同时,金砖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其中国际贸易所导致的隐含碳转移成为金砖国家碳排放的重要来源。然而,2015年《巴黎协定》确定的“生产者责任制”忽略了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为了合理测定金砖国家的贸易隐含碳转移情况,本文基于WIOD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和环境卫星账户数据,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测算了
20世纪至今,由于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全球变暖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影响,全球多个国家与地区先后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来完成各自设定的减排目标。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从2011年起启动国内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企业作为执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最小单元,同时也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探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对于我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