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提出用各种各样的工艺制备不同尺度大小的金属杂化物,包括从块体金属到金属纳米材料,它们在电化学、光电化学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块状金属相比,具有独特结构和形貌的纳米材料通常表现出更好的性能。最近,在纳米材料上负载单原子而形成的单原子材料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掺杂导致的无序度上升,配位环境不饱和,单原子与载体的相互作用等等,使材料的活性位点增多,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导电和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提出用各种各样的工艺制备不同尺度大小的金属杂化物,包括从块体金属到金属纳米材料,它们在电化学、光电化学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块状金属相比,具有独特结构和形貌的纳米材料通常表现出更好的性能。最近,在纳米材料上负载单原子而形成的单原子材料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掺杂导致的无序度上升,配位环境不饱和,单原子与载体的相互作用等等,使材料的活性位点增多,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导电和催化性能。本文提出的新方法——淬火,原指冶金中煅烧至高温的铁块快速冷却的过程,以大幅提高铁的刚性、硬度、耐磨性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本文利用快速降温这一特性,将高温煅烧中的氧化物快速投入金属盐溶液中,使在高温下震荡的晶格停止振动并收缩,得到负载该金属单原子的氧化物。具体为以水热法制备了Fe OOH前驱体,在马弗炉中高温煅烧生成α-Fe2O3,快速投入不同种类的低温盐溶液中,生成了负载不同单原子的α-Fe2O3,如Sn-Fe2O3等负载过渡金属单原子的α-Fe2O3及Sr-Fe2O3等负载碱土金属单原子的α-Fe2O3。作为对比,将高温的α-Fe2O3投入到低温的去离子水中,得到DIW-Fe2O3。通过同步辐射、球差电镜等表征手段,证明了淬火方法确能制备单原子材料,且方法易于操作、材料利用率高。制备机理可能是在高温下,分子急剧震荡,离子键扩张,分散在溶液中的离子更容易进入,并在急速冷却收缩的情况下,锁定在原材料表面;通过在过渡金属盐溶液中淬火,各种过渡金属单原子成功地负载在α-Fe2O3纳米棒上。其中,在Sn Cl4溶液中淬火后得到Sn-Fe2O3,由于Sn的引入,增加了α-Fe2O3的载流子浓度,同时也使氧空位的含量增加,导电性得到提高,使其电化学电容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在0.24 m A cm-2电流下的面积电容达到391.32 m F cm-2;Sn-Fe2O3与Mn O2相匹配构成的全固态纤维超级电容器,具有较好的面积容量与能量密度、稳定性良好、法拉第反应可逆程度高等优点,且制成的可穿戴设备能够点亮二极管,具有抗形变等特点,有一定的应用前景。面积容量及能量密度分别为105.68 m F cm-2及6.09 m Wh cm-3;循环2500圈后容量保持在85.27%;通过掺杂碱土金属单原子的α-Fe2O3的性能改变及提升证明淬火技术是通用的,有希望将其拓展到其他材料的制备及其他应用。不同碱土金属单原子掺杂的α-Fe2O3,由于不同原子自身的半径、电负性、价态等的差异,所带来的电容效果不同。
其他文献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提升了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使得具有智能路径规划、自主导航运动能力的自动引导小车(AGV)等移动机器人在工业环境中的应用更为广泛。提高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合理性以及运动的准确性,可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装备制造的层次和水平。因此,本文围绕识别工业环境中目标的移动轨迹展开研究,旨在从监控视角识别提取目标机器人的移动轨迹,掌握目标的实际运行情况,为进一步发展机
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晶是一类特殊的发光纳米材料,可以将长波长的低能量光子(如近红外光)转化为短波长的高能量光子(如紫外或可见光),产生可调的上转换发射。因其具有较大的反斯托克斯位移、尖锐的发射带、较长的激发态寿命、较好的光化学稳定性以及抗光闪烁和光漂白等特点,在安全防伪、多色显示、光学存储、生物成像与诊疗等众多前沿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大多数上转换发光研究主要关注于钠基稀土氟化物(Na
配套企业一般专注于特定技术专长领域,对管理创新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管理能力也存在一定短板。适时开展管理创新,对于配套企业获取竞争优势,脱颖而出成长为隐形冠军企业有着重要意义。配套企业依附于核心企业生存,核心企业给配套企业带来的不仅是机遇,还有压力与挑战。但是现有文献主要将核心企业视为对配套企业创新活动的“帮扶者”,对核心企业扮演的“施压者”角色尚未深入探讨。核心企业凭借权力优势对配套企业产生的外部
Al掺杂ZnO(AZO)薄膜由于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和良好的电学性能、制备成本低、对环境友好、能够应用于柔性器件等优点,在太阳能电池、有机显示、紫外光探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原子层沉积(ALD)技术具备膜厚可控、低温生长等优点,能够制备高质量、平整性良好的薄膜。本文采用ALD方法制备AZO薄膜,借助XRD、SEM、Hall测试以及UV-Vis吸收谱等手段,研究了沉积温度和Al掺杂含量与AZO薄膜
鼠李糖脂是由微生物发酵生产得到的一种具有乳化、起泡、润湿、分散疏水性物质等功能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及低毒性,在不同温度、p H值和盐度范围内显示出稳定的活性,广泛应用于生物修复、农业、医疗、日化、食品等领域,是合成表面活性剂的理想替代品。鼠李糖脂是由多种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发酵菌株、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会影响鼠李糖脂组成及性质,鼠李糖脂的分离纯化存在纯度低、成本高等问
基于变形是提高镁合金强韧性的重要途径,但镁滑移系少,成形性能较差,限制其推广应用。铸态组织细化可明显缩短镁锭均匀化处理时间,并提高塑性成形性能。本文基于氧化物孕育Mg-Al基(AZ31B和AZ80)合金,实现组织细化,主要研究Mg-RE合金屑氧化粉末种类和加入量等对合金中α-Mg和β-Mg17Al12的细化效果,及其孕育细化对均匀化退火过程和轧制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组织观测和理论分析探讨其影响机制
表面等离激元光学结构和器件可以实现在纳米尺度上操纵和控制光子,为发展全光集成和更高效的纳米光子学器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途径,并且在生物传感、光学传感、纳米光子学器件、高密度光存储等应用领域具有很好的前景,成为了当前众多科学家重点关注的课题。利用光与金属纳米结构相互作用产生的天线效应、局域场增强效应,可以为设计新一代的更快、更灵敏的集成光子学器件做基础。本论文主要讨论光与金属纳米颗粒双聚体结构相互作用
水凝胶是一种三维网络结构的材料,其具有的高含水量和优异的生物兼容性特征使得水凝胶在柔性器件、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尤其在药物输送、软骨修复等医学应用中展现了巨大价值。然而水凝胶软而弱的力学特征和低精度低效的成型手段,使得水凝胶无法满足一些对强度和外貌结构要求较高的应用,例如骨组织修复。骨的模量往往在兆帕级别,而传统水凝胶模量仅在1-100 k Pa级别,这使得在骨组织修复中,植入的水凝胶力
在大数据和智能化引领的网络时代中,视频监控系统逐步实现网络化和数字化,为人们提供了及时、直观的信息,在城市治安、交通管理、楼宇安防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视频监控系统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安全性问题,频繁出现的视频监控数据假冒、伪造、篡改等事件对视频监控数据的可信性构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在司法取证的过程中,视频监控数据作为电子证据,其可信性至关重要。因此,需要针对此类视频监控系统的特征与安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细颗粒物浓度逐年下降,但臭氧浓度不断攀升,大范围臭氧污染频繁发生,臭氧已经成为影响粤港澳大湾区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在这一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臭氧的研究得到了极大关注,但研究的重点主要是近地表的臭氧及其形成机理,相对缺乏垂直方向上臭氧的研究,粤港澳大湾区臭氧垂直分布如何?受哪些机制的影响?这些研究对于地表臭氧、气候变迁及臭氧污染防控政策的制定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