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轮状病毒肠炎属小儿泄泻的范畴,“泄泻”按其不同的临床表现可分为“风寒证”、“湿热证”、“脾虚证”“伤食证”,而岭南地区,湿气困重,湿邪蕴而化热,故轮状病毒肠炎虽多集中爆发在秋冬两季,但受地理因素影响,多表现为“湿热证”。故从收集病例的可行性及代表性而言,以湿热型轮状病毒肠炎作为研究对象效果更优。导师所在课题组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小儿泄泻病机关键为脾虚湿盛,结合岭南地区特点,湿热型轮状病毒肠炎当以“运脾化湿,清热止泻”为治法,苍苓散具有运脾化湿之功效,加予黄芩、凤尾草、火炭母、鸡蛋花清热止泻,课题采用苍苓散加味用来治疗婴幼儿湿热证轮状病毒肠炎,并根据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使用相关治疗方案前、后检测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变化,论证苍苓散加味是否通过调节IFN-γ而发挥作用,从免疫学角度探讨苍苓散加味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1.将符合诊断标准的37例患儿按照治疗方法分别入组,组别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13例,实验组24例。对照组予思密达治疗,观察组予苍苓散加味治疗,两组患儿根据病情变化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疗程为3天。2.通过对37例患儿进行疗效对比,并检测相应治疗前、后血清IFN-γ含量的变化。3.症候积分结果:1.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FN-γ含量均增加,相比对照组而言,观察组在治疗后血清IFN-γ含量明显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治疗疗效为92%,明显好于对照组的5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无不良反应。3.临床证候总积分:观察组治疗后的总积分要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积分,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苍苓散加味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轮状病毒肠炎症状,如大便次数的减少及大便性状改善等,且安全无副作用。苍苓散加味治疗本病可能是通过提高患儿IFN-γ含量而发挥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