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股骨头坏死超早期诊断的实验研究目的:运用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DWI),并结合常规磁共振成像、病理组织学检查与血液学指标评估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模型超早期的股骨头内环境的变化,以探讨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在股骨头坏死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健康比格狗12只,随机取2只为对照组,其余10只为实验组。实验组肌注大肠杆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美国sigma公司)10μg/kg,然后连续三天肌注甲强龙(methylprednisolone,MP,美国普强药厂产品)20 mg/kg;对照组肌注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于给药后2月、4月做磁共振、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检查,根据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计算出股骨头负重区的表面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用药后2月、4月对照组和实验组各处死动物1只和5只,切取双侧股骨头标本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在注射药物前和注射药物后24h抽静脉血化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Ⅲ(AT—Ⅲ)。结果:在实验组,用药后2月病理结果显示有4髋发生股骨头坏死,表现为骨小梁变细,部分有断裂现象,空陷窝数增多。磁共振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未显示异常;用药后4月病理结果显示有6髋发生股骨头坏死,表现为骨小梁中断,坏死骨小梁周围可见少量成骨细胞,部分坏死灶周围见纤维血管组织修复,磁共振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未显示异常。用药后2月、4月,实验组发生骨坏死的股骨头负重区的表面弥散系数值为5.7±0.2×10-4mm2/s,实验组未发生骨坏死和对照组相对应区域的表面弥散系数值为3.5±0.4×10-4mm2/s,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用药后2月发生骨坏死的股骨头负重区的表面弥散系数值为5.70±0.21×10-4mm2/s,用药后4月发生骨坏死的股骨头负重区的表面弥散系数值为5.72±0.17×10-4mm2/s,二者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注射药物前后血液学检查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抗凝血酶—Ⅲ无明显变化,而实验组注射药物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抗凝血酶—Ⅲ值均下降,与注射药物前相比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肌注大肠杆菌内毒素和甲强龙的方法可以造成犬的股骨头坏死。高凝低纤溶可能是激素性骨坏死的原因。在股骨头坏死的超早期,MRI出现异常信号改变以前,股骨头局部表面弥散系数值的升高具有一定的意义,对股骨头坏死的超早期诊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第二部分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股骨头坏死的血流变化Measuring blood flow change of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withLaser Doppler Flowmetry目的: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aser Doppler Flowmetry,LDF)检测临床确诊为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坏死区和头颈交界正常区的血液灌注量。方法:2007—2008对临床上确诊为股骨头坏死并将行股骨头钻孔减压自体干细胞植入的患者50例82侧股骨头(ARCO分期Ⅱ期为A组46髋(ⅡA6髋、ⅡB22髋、ⅡC18髋),Ⅲ期为B组36髋(ⅢA20髋、ⅢB10髋、ⅢC6髋)),术中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股骨头坏死区及头颈交接区的血流灌注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坏死区灌注量为30.20±3.05PU(灌注单位,perfusion unit),头颈交界区灌注量为103.38±4.38PU,B组坏死区灌注量为30.62±2.85PU,头颈交界区灌注量为103.35±3.91PU,A组和B组坏死区灌注量均低于正常区,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A组和B组之间坏死区和头颈交界区的灌注量差别无显著性(P>0.01)。结论:LDF可以有效地检测股骨头坏死区血流灌注量减少,为进一步研究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股骨头坏死的研究中有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