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90年代中国电影民族化理论的梳理,可以发现其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90年代以来电影民族化理论的变迁以及和民族化相关的概念的辨析;其次,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电影民族化之路;最后,和电影民族化相关的一系列问题的探讨。本人在界定90年代以来电影民族化的内涵时,参考了近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重新定位电影民族化理论,拓宽研究视野,把它纳入整个中国电影的全局来考虑,具体来说如下:第一,从文化地域视角来看,必须处理好中国电影民族化和国际化的关系;第二,从文化产业视角来看,要发挥电影的文化产业属性,建设中国的民族电影产业体系。要把电影产业建设做为中国电影民族化的核心,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建立民族电影市场体系;第三,从文化立场视角来看,要认识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的大众文化立场和中国电影的民族化的关系问题,创作出更多的为中国百姓喜闻乐见的民族电影精品;第四,从文化发展视角来看,要全面看待中国电影的现代化和中国民族化的关系,在当代高科技的支撑下,提高电影的文化生产力,创作具有世界水平的民族电影。总之,进入90年代,我们所说的电影民族化,应该是走向国际化的、以市场化为核心的、站在大众化文化立场上的、以现代化的手段推进的民族化,我们所要建设的是具有国际气魄的、具有产业化规模的、为中国百姓喜闻乐见的、不断与时俱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化电影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