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全球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次重大的组织制度创新,这就是以志愿求公益的非营利组织体系在全球范围的形成以及其作为政府、企业之外的新角色广泛参与人类社会各领域的活动。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公民社会是实现善治的现实基础,而非营利部门是公民社会的主要物质和组织实体。从实践的角度来看,20世纪后半叶西方国家相继出现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所造成的危机,也使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向了独立于政府和私人企业之外的“第三部门”,以追求此前国家和市场的力量未曾实现的目标。而我国正处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转型时期国家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正面临重大的变化和调整,各类社会组织的功能也面临新的分化和合理定位。非营利组织作为一项在市场体制和国家体制之外的重大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其独特的性质和特有的优势,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在促进行政改革、提供公共物品、推动社会公益和实现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世界性潮流,成为支撑政府—市场—社会三足鼎立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当代中国社会背景下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十分脆弱,面临诸多难题,其应有的功能远未得到有效发挥。中国的非营利组织要获得应有的最大限度的发展,政府、社会和非营利组织三者必须合力解决所面临的难题。在学术界,非营利组织研究是一个新生事物。在社会中,非营利组织研究也是一个新生面孔,其正处于成长阶段。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目前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经验方面都需要探索和完善。正是在这样的学术研究背景下,本文以社会转型时期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现状为切入点,在充分阐释西方非营利组织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非营利组织实际,提出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路径选择。本文将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统一进行,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深入探讨,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国内外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主要是对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进行对比概括和评析,总结了该领域目前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及范围。2、对非营利组织的基础理论进行了阐述,包括概念、特征及分类等方面的内容,并对一些核心概念做出了初步界定和论述。3、论述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基于社会转型的背景,分析了转型时期外部环境和自身机制对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多方面的影响。4、回顾了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历史渊源和变迁过程,并对现今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作了概括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当前制约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其重构的战略选择。5、讨论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模式,以时间和空间为轴,结合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和国际环境,设想了五种具有可行性的社会嵌入发展模式。最后,由于受到政治、经济和其他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我国非营利组织的重构与嵌入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公众、非营利组织群体各方力量的参与,并需要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寻找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