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语》是一部以记言为主、关于我国春秋时期的国别史,同时又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散文集。《国语》记载了上自周穆王五十二年(前990年)征犬戎,下讫五十六年(前453年)韩、赵、魏联合灭智伯五百余年间的历史。分为周、鲁、齐、晋、楚、郑、吴、越八语,共二十一篇,即《周语》三篇、《鲁语》两篇、《齐语》一篇、《郑语》一篇、《晋语》九篇、《楚语》两篇、《吴语》一篇、《越语》二篇。《国语》以国分类,按各国的主要年代记言论事,各篇目之间并无割裂之感。一方面,它展示了春秋时期各国历史的横断面,是一部完整的史书,另一方面,它也为后世编史开创了先例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其经典地位,自汉以来就有许多著名的经学家为其作校释和注解,但很多注本都没有能流传下来。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最早、最完备的注本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韦昭注本。学术界对《国语》韦昭注的关注几乎集中在某几个点,或是词义,或是语法,又或是修辞,而在训诂方面的综合成就不多。笔者试图用训诂的方法对《国语》韦昭注进行综合式研究。对《国语》韦昭注中的各个训释项目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作出较为全面的分析,以期能更好地解读《国语》,更深刻地领略韦昭作品在训诂、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学科价值。本文分三部分。前言简述选题价值以及前人对《国语》一书及注的研究情况。正文第一部主要研究《国语》韦注的注解条目。分别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即声训、形训、义训、标音和校勘。这部分内容体现了韦昭注疏功底深厚,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并且因其严谨的注释态度,才有得我们今天所见韦注本。第二部分阐释《国语》韦注中的语法和修辞。韦昭对词性、词类的活用、特殊句式、部分修辞手法的分析虽不及现代汉语那样具有系统的理论,但仍反映出韦昭对汉语语法、修辞的深入思考。第三部分分析韦注中反映出的注释特点,从语言学角度考虑其特点有:简洁明快、通俗易懂、材料丰富、体例完备和方法精当;从史注体角度考虑,韦注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该作品不仅保存了大量前人对《国语》的注解内容,更吸取了前代优秀的注解理论。韦注不仅继承了前代的声训法、形训法、标音、疏解注文、揭示语法等,同时他融会贯通,把参证“内外传”这一理论运用其中,为后人训诂实践提供了参考。结束语从阅读价值、史学史料价值和语言学价值三方面对《国语》韦注进行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