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经外科治疗的117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预后进行分析,讨论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1999年至2012年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山西省肿瘤医院经外科治疗的117例肝门部胆管癌的病人的资料进行病例回顾分析。将性别、年龄、术前血总胆红素值、术前血白蛋白值、术前肿瘤标记物CA199、CA242及CEA的检测结果、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门静脉浸润、毕氏分型(Bismuth-Corletter分型)、组织学分型总计10个因素作为可能影响预后的变量,选用统计学中生存分析对各项变量进行分析。对生存率选用Maplan-Meier乘积极限法进行统计,单因素生存时间的比较选用log-rank检验。对于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意义的变量,再用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1)按性别分组后比较,结果为男性与女性相比中位生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龄分组后比较,结果为≥60岁组与<60岁组相比中位生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分组后比较,结果为≥170umol/L组与<170umol/L组相比中位生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前血清白蛋白分组后比较,结果为≥35g/L组与<35g/L组相比中位生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肿瘤标记物分组后比较,CA199值>35u/L组与≤35u/L组相比中位生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242值>35u/L组与≤u/L35组相比中位生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值>5u/L组与≤5u/L组相比中位生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手术方式分组比较,结果为根治组、姑息组、内引流组及外引流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示:根治组与其余3组分别比较,中位生存时间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姑息组分别与内、外引流组比较,中位生存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引流组间比较,中位生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毕氏分型分组比较,结果为Ⅰ型组、Ⅱ型组、Ⅲ型组、Ⅳ型组生存时间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有无淋巴结转移比较,有淋巴结转移组较无淋巴结转移组中位生存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肝门静脉有无浸润比较,有门静脉浸润组较无门静脉浸润组中位生存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组织学分型比较,结果为高分化腺癌组、中分化腺癌组、低分化腺癌组及粘液癌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示:高分化腺癌组较其余3组中位生存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粘液腺癌组比较,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腺癌组、粘液腺癌组比较,中位生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进入Cox比例风险模型的有手术方式、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即上述三个因素是影响HC预后的独立因素。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与组织学类型不变的情形下,手术方式的相对危险度为0.125,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为(0.050,0.311),即手术方式为保护性因素;根治性手术治疗效果好于姑息性切除、内引流及外引流治疗者,非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者的死亡风险是根治性手术治疗者8倍。在手术方式和组织学分型不变的情形下,有淋巴结转移的相对危险度为2.985,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为(1.508,5.910),淋巴结转移者死亡风险是无淋巴结转移者的2.98倍。在手术方式和淋巴结转移不变的情形下,组织学分型的相对危险度为2.992,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为(1.540,5.815),低分化程度者死亡风险是较其分化程度高者(中分化者和高分化者)的2.99倍。结论:1.手术方式、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是否淋巴结转移、是否门静脉浸润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病人预后的关键性因素。2.根治性切除术较姑息性切除术及内外引流术预后好,更适合综合条件符合要求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组织分化程度越低预后越差。有淋巴结转移者预后较无淋巴结转移者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