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女运动员的媒介形象 ——以《中国青年报》奥运报道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ercuri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体力上存在着天然差别,如何共同、平等参与体育竞技是一个古已有之的持续话题。21世纪以来的社会巨变给体育界带来了重大影响,同时,男女运动员的媒介身份也在体育报道中不断被重构。媒介形象不是客观世界在媒介中的简单呈现。媒介通过新闻框架生产媒介形象,新闻框架是媒介形象建构的基础。关于媒介形象,过往已有众多研究,但往往聚焦于某些特定群体,或只集中于单一性别进行研究。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体育界的最大盛会,参赛范围广,参赛选手多,赛事报道数量多且集中。本文在媒介建构的视野下,将研究视角置于21世纪以来奥运会报道中两性运动员的媒介形象呈现上,通过内容分析、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试图探析在2000至2021这21年间:整体上看,男女运动员的各自媒介形象是怎样的?对比来看,媒体呈现男女运动员的媒介形象时各有何特点?历时来看,其媒介形象的塑造和呈现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对上述问题的追问是本研究的逻辑起点。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呈递进关系。本文首先从框架理论视角出发进行分析,选择《中国青年报》作为研究样本,收集《中国青年报》自2000年至2021年共6届奥运会涉及中国男女运动员的相关报道,总结《中国青年报》在报道运动员时的媒介框架。通过进行类目构建,从样本数量等维度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内容分析,发现:在报道数量上,《中国青年报》以女性运动员为主的相关报道,超过男性运动员为主的报道;在报道立场和偏向上,《中国青年报》所呈现出的女性形象多以积极、正向为主,而非负面贬损;在报道主题上,和比赛的输赢结果相关的报道数量最多。本文同时结合编码结果,对相关典型案例文本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出《中国青年报》建构的两性媒介形象最有代表性的几种具体形象特质和类型特征,发现《中国青年报》在女性运动员的相关报道中塑造出的主要媒介形象有:泪洒赛场的悲情形象、圆满夺金的国家英雄形象、年轻优秀的小将形象;在男性运动员的相关报道中塑造出的主要媒介形象有:情绪激动难以控制的形象;面对失利大度从容的形象。通过对比分析,本文发现《中国青年报》在塑造媒介形象上,既有正面特点,也有负面特点:正面上,《中国青年报》对女性运动员的媒介形象塑造往往基于中立、公正的态度;塑造形象时突出体育精神和国家荣誉;负面上,对男性运动员的媒介形象塑造往往相对片面化;对女性运动员的媒介形象塑造中存在着对于女性气质和特征的“凝视”。同时,本文发现女性运动员的媒介形象有着更为明显的历时性变化,这些变化既来源于社会变迁,也反映着社会变迁。本文认为,《中国青年报》作为在中国拥有庞大读者群的报纸,应该结合自身优势,在塑造男女运动员的媒介形象方面取得更多突破:在塑造男性运动员媒介形象时避免片面化和极端化,在塑造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时避免聚焦、放大女性特质和特征,从而塑造更健康、更全面的男女运动员媒体形象。相信在未来,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男女运动员的媒介形象会更加多元化,并回归到对个体的人文关怀。
其他文献
英语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强调了培养学生阅读策略,阅读兴趣和自信的重要性。然而,笔者在教育实习中发现,一些高中英语教师仍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他们将大量时间花费在语篇中的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讲解上,而轻视学生阅读策略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丧失兴趣、缺乏自信心。学生的阅读成绩也难以提高。基于此,提供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位
初中生在阅读中词汇推理的能力,对其英语词汇学习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初中生目前在英语阅读课上的表现为基础,探讨指导学生利用语境线索进行词汇推理的效果。研究收集了定性和定量数据,并对学生的词汇推理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我们进行了三次关于语境线索的在线课程。学生们接受了语境线索的教学指导,并完成了前测、六次随堂测试和后测。研究包括四部分:干预前、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干预后。八名学生被选为本研究的
学位
《给孩子看的历史地理》是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的少儿类推荐图书,是专为青少年撰写的中国历史地理科普读物。本书聚焦中国历史地理学这一交叉学科,在图书市场较为少见,因此翻译本书可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空缺,促进中国历史地理文化在外国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本书最明显的语言特征也是其最大的翻译难点,即其糅杂多变的风格。笔者选取本书第三章作为翻译材料,以刘宓庆的风格标记理论为工具分析本书的风格翻译。刘宓庆认为风格
学位
翻译伦理,是翻译行为主体在翻译活动中所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近年来,随着我国参与的国际交流不断增加,社会对翻译的需求不断增加,水平不尽相同的翻译从业者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导致翻译市场鱼龙混杂。因此,翻译伦理受到了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2019年,中国游泳运动员孙杨的药检案公开听证会上翻译的表现引起了广泛讨论,使翻译伦理进入到公众视野之中。本文以切斯特曼的五大翻译伦理模式为框架,以2019年孙杨
学位
企业外宣对树立企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走出去”战略背景下,越来越多数量的中国企业开始探索拓展国际市场,在此过程中,企业外宣翻译成为外国合作伙伴及客户了解我国企业的最直接途径,外宣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外国受众对我国企业的印象。在翻译研究中,企业外宣翻译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数量较少,且前期多集中于定性研究,基于语料库的量化研究数量有限。为考察以企业简介翻译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外宣翻译与国外企业外宣之差异
学位
自社交媒体出现以来,个体逐渐被赋予创造并传播内容的能力,但这种发声能否被平等地听到却始终存疑。这一担忧折射着社会层面阶层流动的日益受限,同时社交媒体又为个体提供了短暂逃逸真实世界,在线上社群重塑身份阈值的场所。两相映照,社交媒体其实是研究者观察社会整体情绪的切片。豆瓣“普通学”小组成立于2021年3月29日,截至2022年3月,小组人数已增至47000余人。该小组核心特征主要包括“表演普通”和“成
学位
口译通常分为听力输入、理解、翻译输出三个阶段。其中,听力输入阶段是整个口译活动的基础和重中之重,听力输入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理解和翻译质量。在听力输入的过程中,发言人的口音、音频的质量、发言人讲话的长短等都会对译员的听力听力质量造成影响。在听力输入阶段,也是译员最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的阶段。许多研究曾把听焦虑作为口译焦虑的一个分支来研究,研究人员已发现,口译焦虑对于译员口译输出质量会产生影响。研究口
学位
同声传译是国际会议中最常见的口译形式。译员有时可以事先获得发言人的讲稿并提前准备,带稿完成同传。讲稿可以减轻认知负担、降低听辨和记忆压力,但同时也提高了口译任务的复杂性。对于初学口译的学生译员来说,带稿同传在信息处理和精力分配上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关于带稿同传和无稿同传两种模式对学生译员口译表现的影响,专家学者众说纷纭,实证研究还有待深入。在此背景下,本文以认知负荷模型为理论框架,探究讲稿对学生译员
学位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健康议题迅速壮大;首座双奥之城之中,全民健身热情空前。中国正在迎来身体实践与身体意识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战略建设方兴未艾,任重道远。在新闻传播语境中,新媒体话语空间的拓展和地位上升,去中心化和个性化话语环境的形成,为个体身体管理与日常审美化提供重要展演平台。然而繁荣之下,隐忧初现。繁荣的健身与身体审美的媒体内容消费中,受到流量和资本偏爱的“美丽身体”同质化凸显、
学位
在中国网络文学的对外传播热潮下,“机器翻译+快速译后编辑”模式应运而生。但该模式下网络文学外译的相关学术成果较少,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以网络小说《庆余年》节选为个案,对人工翻译和“机器翻译+快速译后编辑”模式分别产出的两篇译文进行对比评估。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通过问卷法,收集英语读者对两篇译文的质量评分,并通过Coh-Metrix 3.0文本分析方法研究二者的质量差异具体体现在哪些层面。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