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血三脏”理论是以心、肝、脾三脏之间的生理及病理联系为基础,解释三脏相关发病病理机制并指导临床疾病诊治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说。本课题旨在对“血三脏”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及其内涵探讨,辨析“血三脏”理论的学术源流,明确心、肝、脾三脏之间的内在联系,系统整理和分析探讨“血三脏”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机制,深化“血三脏”理论的研究,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综述部分主要通过查阅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及治疗方面的文献,总结了目前临床上肠易激综合征常见的病因病机以及中西医治疗方面的进展。正文部分主要以时间为线索,采用文献搜集和文献整理相结合的方法,总结“血三脏”理论的学术源流,通过医学文献梳理和理论内涵探讨,对“血三脏”理论进行了初步的归纳总结,并对此理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进行初步探讨,研究其相关性,寻找其治疗核心,总结其治疗机制。结果:“血三脏”理论的萌芽来自于《内经》、《难经》。秦汉时期,医家着重描述心、肝、脾三脏的生理功能;晋隋医家通过脉象、针灸效应对心、肝、脾三脏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了解,并对三脏相关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论述;唐宋时期的医家着重从生理病理联系来研究心、肝、脾三脏相关,并进行了具体的描述;金元时期的医家在重视中医经典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推成出新,自成一说,形成了以不同学派为代表的多元化局面,他们对“血三脏”相关理论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为“血三脏”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明清时期,随着对“血三脏”理论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医家们更多地将理论运用于临证实践,总结了重要经验;周福生教授总结前人经验,结合临床经验,首次提出“血三脏”理论,并用该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功能性胃肠病,具有良好的效果。“血三脏”理论是建立在心、肝、脾三脏密切联系的生理功能的基础之上,其内涵具体通过三脏的阴阳属性、五行属性、经络联系、气血联系、情志影响表现出来。“血三脏”生理上的相互联系决定了心、肝、脾三脏在病理变化中的相互影响。“血三脏”理论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题通过论述其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中的理论机制,同时也为该理论在指导现代疾病的临床诊治和研究方面总结、提炼一些规律和模式。结论:本文总结“血三脏”理论的学术源流,探讨其内涵,研究其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中的机制,展现了其在诊治现代疾病方面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更加体现了中医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方面的优势,同时促进中医现代各家学说的学科发展,使整个中医理论体系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