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对大学生健康的维护和促进应有全面性和预见性,即要从多角度早期发现危害大学生健康的潜伏因素。本文通过对多项指标的研究,探讨影响大学生健康的因素,旨在寻求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途径和方法,为促进大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提供依据;为更好实施“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供依据,为实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测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的方法,对我校来自不同地方的三个年级的非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了测试及分析。采样为随机抽样,样本量一共是54名,男生26人,女生28人,年龄在19~23岁之间,实验对象身体健康,均无代谢及心肺系统疾病史,所有人员自愿参加本实验。问卷内容包括:家庭病史情况;压力、睡眠及体育运动情况;饮食习惯。实验测试的内容包括身体成分指数(Body Mass Index,简称BMI)、体脂百分比(Body fat percentage,简写BFP)、腰臀围比值(waist/Hip Ratio,简写WHR):心肺功能指标如心率、血压、肺活量、最大摄氧量;血生化指标如: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简写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简写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简写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简写LDL-C)。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显著性水平(*)为P<0.05,非常显著性水平(**)为p<0.0l。通过对结果分析,多角度的探讨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健康风险的影响。
研究结果及结论:
1.性别与体育运动习惯、饮食习惯有显著或是非常显著的相关性:
(1)和男生相比,女生对体育运动的喜爱程度更低:每周的运动频率、每天平均体育活动时间、每次体育活动时间、每次体育活动强度均较男生小或少。
(2)女生较男生更喜欢吃零食,但女生较男生更不喜欢高脂肪的饮食。
2.不同行为习惯对学生身体成分的影响:
(1)我校男生的BMI与每天平均体育活动时间呈显著正相关,而女生则没有。
(2)男生的BFP与年级呈显著正相关。年级越高,其值越大,差异具有显著性(F=4.487,P=0.023),这说明男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运动减少。
(3)男生的WHR与饮食习惯(零食)呈显著的相关性,其含义是吃零食的较不吃零食要小,两者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F=6.420,P=0.018),但吃零食是否有助于减小WHR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女生的WHR分别与每周体育活动频率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与平均每周体育活动时间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每周体育活动频率越高,其值也越高,差异显著(F=6.220,P=0.019);平均每周体育活动时间越长,其值也越高,差异显著(F=3.338,P=0.036)。这是女生因缺少运动而使得WHR较高(-x=0.8882),且各个体间的EHR没有随少量的运动差异而产生差异(X2=8,P=0.713)3.体育运动可以降低人的安静心率、提高安静时的收缩压、提高肺活量和最大摄氧量,这说明了体育运动对人的健康有着良性的促进作用。
4.不同行为习惯对学生血生化指标有影响,血液中总胆固醇浓度与高糖、高脂饮食有显著的正相关,即越是高糖、高脂饮食的学生,其血液中TC的含量也越高;血液中TG的浓度与体育运动的喜好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即越是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其血液中TG的含量也越低;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浓度与高脂饮食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即越是喜欢高脂饮食的学生,其血液中的HDL-C含量也越高;学生LDL-C则与体育行为和高糖零食、高脂肪饮食程度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可能是因为受试者的年龄比较小所致。
5.体育习惯对学生心理心理健康的影响孤独感与体育运动喜好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压力程度分别与自杀念头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与对体育的态度(评价)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平均每周体育活动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含义是压力程度越大,越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越是对体育持否定的态度、平均每周体育活动时间越短,则压力程度越大。可以说,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正面的促进和预防作用,即是:(1)体育运动可以消除孤独感。(2)体育运动可以减小压力,减少自杀念头的产生;越是对体育持积极态度、其平均每周体育活动时间长,则压力程度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