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贫困人口的数量显著减少,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中国减缓贫困的边际难度也逐步上升,传统的扶贫方式已经难以应对中国现阶段的贫困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及时调整了扶贫思路,确定了新时期的扶贫战略,农业产业化被作为新时期扶贫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以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化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及比较分析法,围绕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中国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一个全景式的展示:概括出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的一些基本属性;探究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障碍;构建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般模式。这不但可以丰富和发展扶贫理论以及区域发展理论,而且以贫困地区作为研究农业产业化的对象,还可以丰富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具体来说,全文共由7章内容构成。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简要综述了国内外研究动态,确立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本章是论文后续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提出了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其次,针对贫困地区的特点,概括出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的特征;再次,讨论了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实现程度;最后,对中国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行了评价。第三章,国内外农业产业化发展演变历程分析。本章通过对几个典型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的比较分析,为中国的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经验借鉴。第四章,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障碍。首先,对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行了简单的评价;接下来,探讨了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障碍因素。第五章,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首先分析了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可资选择的3种模式;接下来,结合贫困地区的现实条件,搭建了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动态模式;最后,以国家级贫困县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作为案例,分析了耀州区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耀州区农业产业化的未来模式,并就这一模式提出了若干工作重点。第六章,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结合前面几章的分析,从5个方面入手提出了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第七章,全文的总结。本文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农业产业化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诸多障碍;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没有万能的模式,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原则;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动态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