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中国经济以年均超过9.7%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而研究表明这种高速增长正是主要来源于诸如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随着我国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将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经济要实现持续快速的增长,就必须将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正是实现集约型增长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已成为保证中国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问题。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又有着鲜明的特色:一是同国外的发达市场经济相比,中国经济极具转轨特点;二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伴随着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发展,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但是在功能实现上依然乏力,中国金融改革依然缓慢且不完全。考察金融发展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有助于评价多年来的改革成果和预测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同时也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金融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基于内生增长理论,从金融功能的视角探讨了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金融发展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企业研发和人力资本积累四个渠道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并利用1997-2010年中国29个省市区面板数据对四个渠道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金融发展总体上和全要素生产率呈正相关关系;(2)对外贸易、企业研发和人力资本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呈正相关关系,它们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渠道;(3)FDI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作用;(4)通过加入人力资本的交叉项,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确实和FDI、对外贸易以及企业研发结合起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5)金融发展可以通过促进对外贸易、企业研发、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最终对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起到了正向推动作用。以存贷款总额与GDP之比的总量规模指标对以上三种渠道有显著的影响,同时,结果还表明以非国有银行贷款占银行贷款比例来衡量的金融效率指标也通过以上三种渠道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正向影响,这说明金融结构的变迁从而贷款效率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对外贸易、企业研发、人力资本水平,进而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最后,依据理论和实证的研究结果,本文给出了政策建议..(1)努力提高中国金融发展水平,鼓励中小型金融机构的设立,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体系,提升金融体系配置资源的效率,使之与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2)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改善进出口结构,促进技术溢出;(3)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加强对企业R&D投入的支持,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4)提高教育投入,促进人力资本积累,通过金融政策扶持鼓励社会资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