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范畴是人类普遍共有的、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体验离不开对空间域和空间概念的感知和理解。作为人类感知和直觉的先验形式(Hickmann&Robert2006),来自不同地域的人类群体对客观世界的体验不尽相同。人类作为语言的使用者,在进行言语交际的过程中,总会涉及对空间概念的表达和对空间关系的描述。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群常常会使用不同的语言编码手段,采用不同的空间表达方式描绘客观世界中相同或相似的空间关系(Slobin 1991,1996)。不同语言中空间表达方式的差异自然成为了很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问题(如Levinson 2003等)。而在二语习得领域,对于学习者而言,学习一门新语言中的空间表达绝非易事。以英语空间关系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空间介词为例,虽然其形式较为简单,数量也不多,但是有不少研究(如Ijaz 1986;Correa-Beningfield 1985;Munnich&Landau 2010等)却发现它们是英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之一。在人们的日常交际和语言使用中,英语空间介词都是和动词、名词等其它词类组合在一起,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对空间关系。而以往的空间介词二语习得研究多关注学习者习得单个或若干个英语空间介词的情况,并没有将空间介词和周围的其它词汇成分一并考虑。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本研究采用认知构式语法的视角和基于使用取向的二语习得观点,将英语空间介词放入包括动词、名词等词汇在内的“动词+介词”构式中,以表达动态空间关系的英语动介构式(分为自移动动介构式和致使移动动介构式)为研究对象,分析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使用这些构式的情况;采用历时跟踪研究的方法,考察随着学习者二语水平的提高,他们使用这些动介构式的动态变化,探讨英汉语客观相似度对空间动介构式使用的动态影响以及母语迁移在动介构式使用中的表现和动态变化。本研究有三个研究问题:1)学习者使用的空间动介构式的频数、正确率以及构式主要组成成分(动词、介词、冠词、名词)的错误率特征如何?随着学习者二语水平的提高,上述特征的变化情况如何?2)英汉语客观相似度对学习者使用空间动介构式的频数、正确率以及各类错误的错误率有什么影响?随着学习者二语水平的提高,其影响发生了什么动态变化?3)母语迁移(正迁移、负迁移)在学习者空间动介构式使用中的表现如何?随着学习者二语水平的提高,母语迁移发生了哪些动态变化?英汉语客观相似度对各类母语迁移有什么影响?随着学习者二语水平的提高,其影响发生了什么动态变化?为了完成研究目标,回答上述研究问题,本研究使用图片故事口头叙事描述任务,采用历时研究的方法,用时两年、分五次收集中国大学生的英汉口头语料。研究工具和语料来自蔡金亭教授主持的201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大学生英语产出中的母语迁移历时研究”(11CYY021)。包括笔者在内的项目组成员共同收集了中国五所高校的大学生的口语和作文英汉语料。本研究选取了其中两所高校(洛阳师范学院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大学生学习者英汉口语语料,通过数据的定性、定量分析,得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研究发现。第一,学习者使用英语空间动介构式是一个有进有退,有高峰也有低谷的复杂过程。1)学习者使用的自移动动介构式总频数远高于致使移动动介构式总频数。随着学习者二语水平的提高,空间动介构式整体的使用频数波动不大;自移动动介构式和致使移动动介构式的使用频数都呈现非线性变化的特征。2)空间动介构式使用的总体正确率不足60%。自移动动介构式的总正确率显著高于致使移动动介构式的总正确率。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空间动介构式的正确率并没有发生线性增长,而是呈现出了“先升后降”非线性变化。两种不同类型的动态空间动介构式的正确率也显现出非线性变化的特征。3)空间动介构式中各类错误的总体错误率由高到低为:动词错误率>介词错误率>名词错误率>冠词错误率。自移动动介构式中各类错误的总体错误率都低于致使移动动介构式。各类错误的错误率并没有随着学习者二语水平的提高而线性增加或减少,而表现出非线性变化的特点。第二,英汉语不同客观相似度对学习者空间动介构式使用的动态影响同中有异。1)学习者使用的不同客观跨语言相似度动介构式的总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词汇不一致类动介构式、不对称一致类动介构式、语序不一致类动介构式。随着学习者二语水平的提高,上述三类构式的使用频数都呈现出非线性变化的特征,但变化趋势各有不同。2)三类不同跨语言相似度构式的总体正确率均在55%左右,不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学习者二语水平的提高,这些动介构式的正确率也发生了非线性变化,但是变化特征各不相同。3)在五次测试中,无论从共时还是历时角度看,三类跨语言相似度构式中的动词错误率总是最高,其他几类错误的错误率排序并无定数。随着学习者二语水平的提高,各类错误的错误率并未线性降低或增加,反而都表现出了非线性波动的特征;不同类型错误的错误率也有增有减,变化特征各异。第三,母语迁移对学习者使用英语空间动介构式的影响明显,各类母语迁移的动态变化各异,规律性和复杂性交织。1)空间动介构式整体以及两个次类构式中的母语迁移总百分比排序表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由大到小依次为:正迁移>抑制性迁移>干扰性迁移。随着学习者二语水平的提高,各类母语迁移都表现出了非线性动态变化,但是变化趋势有所不同。2)不同客观相似度动介构式中的母语迁移总百分比也遵循了正迁移>抑制性迁移>干扰性迁移的规律。随着学习者二语水平的提高,各类母语迁移百分比也都表现出非线性变化,但是变化特点各不相同。本研究对英语空间介词二语习得研究和母语迁移研究具有一定启示:1)本研究采用认知构式语法的视角,将英语空间介词放入表示空间关系的动介构式中,采用历时研究的方法,研究中国学习者使用英语空间动介构式的动态情况,弥补了以往空间介词习得研究的不足。2)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反映了认知构式语法和基于使用取向的二语习得研究的基本理论观点。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在二语使用和输入的基础上,学习者的二语构式知识不断涌现,他们习得和使用空间动介构式是一个非线性的、有进有退的复杂过程。3)本研究采用“比较—归纳方法框架”研究母语迁移在学习者使用空间动介构式中的表现及其动态变化,并对该框架中的部分观点进行了初步修正;使用“双语词汇产出的心理语言学模型”解释各类母语迁移的发生机制、规律性以及动态变化的复杂性,并尝试对该模型进行了补充。4)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对母语迁移研究也有一些启示。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造成了母语迁移规律性和复杂性交织。母语迁移研究应从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差异入手,循着从个体到群组的研究路径,才能更加全面地反映母语迁移现象的本质属性。另外,本研究对英语空间关系表达和空间介词教学也具有一些启示:1)应强调空间介词和其它词类,如动词、名词、冠词等的配合使用,提高学习者表达空间概念和关系的综合能力。2)应提高教师和学生对英汉语客观相似度的认识,主动对比分析英汉语在空间表达和空间介词使用方面的异同,利用英汉语相似点促进母语正迁移的发生,并压制英汉语差异的负面影响,减少负迁移的发生。3)应重视高质量二语输入和二语使用的重要作用。加大课堂二语输入量,提高二语输入质量;在二语使用的过程中,培养英语思维,建立二语概念和词汇之间的良好映射,尽可能消除母语在各个语言层面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