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s)指直径10mm以上,呈侧向扩展而非垂直生长的一类表浅型病变,适合内镜下治疗。采用染色放大内镜或窄带成像技术(NBI)观察病变黏膜可准确预测结直肠LST病变的浸润深度。内镜黏膜切除术(EMR)为内镜下治疗结直肠LST病变的传统方法,但对直径较大的病变,EMR不能一次整块切除,部分病变治疗后出现局部复发。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为近年开展的内镜治疗新技术,可整块切除结直肠病变,为病理评估提供完整标本。本研究的目的为结合染色放大内镜或NBI检查,比较EMR与ESD治疗结直肠LST病变的效果及安全性,指导结直肠LST病变的内镜治疗。
材料与方法:
从2006年8月到2009年3月,共103例结直肠LST病变行EMR或ESD治疗,所有病变治疗前均行染色放大内镜或NBI观察黏膜表面。回顾性分析病例的病变大小、操作时间、病理类型、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肿瘤局部复发及并发症情况,比较EMR与ESD治疗结直肠LST病变的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
103例LST病变患者平均年龄为63.4±11.8岁,病变平均大小为28.1±12.7mm,其中5例病理诊断为腺癌,浸润深度均为黏膜下层浅层(Sm1层)。45例LST病变接受EMR治疗,58例LST病变接受ESD治疗。与EMR组比较,ESD组病例病变较大(>20mm病变EMR组48.9%,ESD组70.7%,P=0.024),操作时间长(ESD组54.5±36分,EMR组28.2±23.7分,P<0.001),整块切除率与完整切除率较高(整块切除率EMR组40.0%,ESD组94.8%,P<0.001;完整切除率EMR组37.8%,ESD组87.9%,P<0.001)。大小≤20mm的病例中,两组病变的完全切除率相近(EMR65.2%,ESD88.2%,P=0.196)。EMR组1例、ESD组4例病例在行内镜治疗后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其余98例病例中共有72例(73.5%)在本中心接受了内镜随访。两组平均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EMR组15.0±8.8月,ESD组12.0±7.5月,P=0.124)。EMR组7例病例(25%)出现肿瘤局部复发,较ESD组局部复发率高(2例,4.5%,P=0.028),局部复发病例均再次接受EMR或ESD治疗。2组病例迟发性出血率相近(EMR1例,ESD2例,P=1.00),ESD组穿孔率较高(ESD1例,EMR0例),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1.00)。所有并发症均在内镜下治疗避免了外科手术。病变大小为EMR治疗LST病变整块切除的影响因素(P=0.002)。
结论:
结合染色放大内镜或NBI检查,结直肠LST病变适合内镜治疗。ESD尽管操作时间长,但整块切除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与EMR相近,是治疗结直肠LST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直径较大的病变。对于≤20mm的LST病变,EMR可取得与ESD相近的完全切除率,可作为此类病变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