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生豪译莎剧《无事烦恼》和《暴风雨》之不同版本的手稿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jielinlinbojiebj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朱译莎剧面世以来,已经有六十多年了。在这六十余年中,朱译本以其流畅典雅、朗朗上口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影响十分广泛。朱生豪作为莎学事业的先行者,为我国的莎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朱生豪一生共翻译了莎士比亚戏剧31部半,现在存世的朱生豪译莎手稿中,除了31个剧本的排印稿本外,还有《暴风雨》、《仲夏夜之梦》和《无事烦恼》三个重复稿本。重复的稿本成了研究朱生豪不同时期翻译特点以及翻译风格演变过程中不可多得的珍贵材料。  目前,中国的莎学研究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作为莎剧的主要译者之一的朱生豪研究在现有莎剧译本的评介中体现不够,鲜有研究成果把朱译莎剧不同时期的手稿进行对比研究。本文以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的原始手稿(影印本)的《暴风雨》和《无事烦恼》两部作品作为参照,分别对两部作品的两个译稿进行对比,并通过不同时期的译稿来研究两部作品在语言和文化层面发生的变化。最后,通过分别对比朱生豪翻译这两部作品的两部手稿,发现总结朱生豪翻译莎剧主要采取的翻译策略,并分析朱生豪采用该策略的原因和意义。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本文的结构。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包括对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作品的译介研究,对朱生豪翻译莎剧手稿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尝试研究的方向。第三部分从语言层面,分别对这两部作品的两部手稿进行对比研究,包括名词、人称代词、助动词和标点符号。第四部分,从文化层面对这两部作品的两部手稿进行对比分析,包括称谓语、四字格、神话、修辞手法、文体变化等等。第五部分,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朱生豪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翻译策略的原因和意义。第六部分是文章的结论部分,包括文章的主要发现、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其他文献
自译是一种融合作者身份与译者身份的特殊的翻译现象。张爱玲,作为近现代著名的女性作家和译者,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再其自译的过程中,她自译了《金锁记》,《等》以及《桂
本文试图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从人际意义出发研究投射现象。本文通过考察人际投射小句在英语语言学书评这一特定语类中的语篇行为特征,旨在论证人际投射小句是语言使用者用
英语写作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年来有关英语写作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成果颇多。既有基于现代流行的交际法的过程写作教学也有在传统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