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太赫兹超表面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tob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电磁超表面由于其独特的电磁特性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应用范围很广泛,常见于天线、雷达和多种电磁功能器件。在进行电磁超表面设计时,往往需要用到电磁仿真软件对其进行结构建模、仿真计算和参数优化。当结构较为复杂时,这是一件非常耗时的工作。如何对复杂超表面结构进行快速设计,成为了超表面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专家学者引入深度学习的思想,构建神经网络对超表面的结构参数进行设计,为人工电磁超表面的设计方法提供了不一样的思路。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来设计超表面是一种非常便捷的设计方法,通常不需要太关注超表面的复杂建模过程,也不必对其各种结构参数进行扫描,只需要学习不同结构参数和其对应的电磁特性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可,这对于研究超表面的设计思路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超表面的电磁特性和基于传统方法的超表面设计中所采用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接着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对太赫兹频段超表面电磁特性进行研究,最后将深度学习应用到自己构建的超表面结构参数的设计中。我们利用软件联合仿真的方法对太赫兹超表面进行结构建模、随机参数设置和电磁仿真,获得超表面结构参数和电磁响应组成的数据集,然后构建深度神经网络,在该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并学习结构参数与电磁响应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训练完毕的神经网络在预先从样本数据集中划分出来的测试集上进行验证,当验证的效果较好时,我们认为搭建起了只需要结构参数便能准确预测电磁特性的深度学习网络。此后,以该正向网络为基础,进一步训练了相对应的逆向深度学习网络。基于逆向网络,可根据所需的电磁特性预测超表面结构参数。为了验证深度学习方法在超表面设计领域的实用性,对几种典型的太赫兹超表面进行了研究,搭建了神经网络,对其电磁特性预测效果和逆向设计方法做了验证,并与超表面的传统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图像日益丰富并成为人们社交生活的一部分。在通讯、监控、遥感、医疗等领域,图像都是重中之重。可由于硬件领域摩尔定律限制、拍摄条件和环境的变动,得到和保存的图像往往存在问题。一是图像有噪声、模糊,二是纸质图像老旧后会出现褪色、划横,三是图像尺寸可能太小。为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基于神经网络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和修复技术层出不穷。图像超分是指从一幅或多幅较低质量的图像中产生高质量图
通信系统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导致接收机接收到波动较大的信号,为了实现基带信号的正确解调,需要在接收机中加入AGC自动增益控制电路,通过增益补偿的方式达到信号稳定输出的目的。本文提出了模数混合AGC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结构利用FPGA完成数字处理模块的设计,并将转换为模拟信号的控制电压反馈到可变增益放大器VGA,通过控制VGA的增益调整输出功率。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本文描述了模数混合AGC系统的
行人跟踪是智能视频监控中的研究热点,对行人的跟踪广泛应用于安防、人流量计数等场景中。基于视频图像的行人跟踪,通常作为行人检测的后端应用与行人行为识别判定的前端应用。一方面,行人跟踪可以更好地协助判定与预测行人的行为动作,以此实现行人动作识别、预警功能;另一方面,行人跟踪可以更好地协助抓取行人的关键信息,人脸图像通常作为行人的身份信息进行识别,但是需要抓取到相应行人的有效人脸图像,则需要使用行人跟踪
交通车辆目标的分类识别是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辅助决策自动驾驶以及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的核心支撑技术。近年来伴随雷达技术不断提高以及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车辆目标识别技术逐步由基于光学传感器的图像处理技术转变为气象与环境适应性更强且性能更可靠的雷达探测技术。如今利用雷达进行探测的车辆目标分类技术已成为热点。基于统计模型的传统雷达目标分类识别技术因模型失配的原因存在分类可靠性差、正确识别率低等方面不足。深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石油资源作为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得到了各国的重视;如何勘探并开采石油资源,一直是各国研究重点。自Thompson于1936年在试验中发现了震电信号的存在,震电效应逐渐成为了地下资源勘探中的研究热点。相较于声波测井,震电测井检测的是电磁波信号,受钻铤波影响较小,因此展现出了在地质勘探方面的潜力。然而,激励出的震电信号一般较为微弱,而信号幅度能
随着微波毫米波器件逐步朝着高性能的方向发展,其边界及材料结构也变得愈加复杂。传统的解析方法只能在特定的坐标系以及规则的形状下求解麦克斯韦方程,因此它能够解决的问题十分有限。此后研究人员开始借助计算机及数值分析方法来进行数值求解,目前较为通用的方法是依靠电磁仿真软件及其内部的局部优化算法来完成器件整体的设计流程。但是此种方法的自由度受限,只能对已有模型进行有限的局部优化,当引入多自由度的复杂边界进行
在物联网的日益发展中传感器技术不可或缺。传感器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中扮演着人类感官、神经、大脑的角色。热释电红外(PIR)传感器是众所周知的占位探测器,已被广泛用于人体跟踪和目标检测系统。目前,红外传感微系统等传感设备都需要通过电池等外部电源供电。但是,对于一些特殊工作环境,会因为电力系统故障等原因造成传感系统无法正常使用。为了解决在偏远地区或野外环境中难以使用传统电力供电的问
阵列天线是由多个辐射单元排列而成,若其中某些阵元失效将会导致阵列性能下降。为了保持阵列的辐射性能,对阵列进行定期或实时的故障诊断尤为重要。本文以基于辐射远场信息的阵列故障诊断方法为研究课题,从多标签分类的角度建立诊断模型,结合机器学习相关技术,对基于多标签深度学习的阵列故障诊断方法以及基于迁移学习的平面阵诊断网络展开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1.现有的基于机器学习的阵列故障诊断方法
随着网络化应用程度的加深,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迅猛,现代社会也会产生大量多维度多属性的数据,例如医疗图像数据,工业传感器数据,高光谱图像数据等,传统的低维信号已经不能表现这些数据多个属性的内在联系,所以这些具有高维特征的数据集一般都用张量来表示。张量作为向量和矩阵在高阶空间的延伸,是这类数据十分本质的表达。张量奇异值分解(T-SVD)是一种新颖的分解方法,可以通过傅里叶变换把数据从时域搬移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监控视频场景的智能分析系统的需求也不断的上涨。在众多的监控视频分析功能中,对视频中的人员进行定位以及计数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的理论,利用多任务学习的方法设计了一个可用于图像中人员定位以及计数的多任务学习模型,然后结合后处理算法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精度。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的工作:1)对系统应用场景的视频数据做了收集、划分、标注,从图片数据的场景出发,说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