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工业化快速发展,国家经济高速增长,但是国家城乡之间发展战略和资源分配并不平等,城乡二元结构已经成为当前全国经济均衡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其中城乡生态环境的二元结构问题更应该得到重点关注。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一体化,还关系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大局。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城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但由于城乡之间环境保护政策的不统一,享受环境权益的不对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平衡,以及环境污染治理投入的不均衡等等客观原因的存在,导致农村的生态环境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二元化”格局依旧明显,而且城乡生态环境修复能力的差距也有扩大趋势。在此背景下,系统分析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科学评价我国各省域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的状态与水平,探索我国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的实现路径,对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基于上述问题,本文综合运用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当前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水平,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一体化实现路径。首先,本文在阐释相关理论与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分析其内涵特征及支持要素,探讨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的实践及转化趋势,分析城乡生态系统的关联性与差异性,最后系统地阐述城乡生态环境二元结构的形成原因及演化机理,进而为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的综合测度与路径选择等提供理论基础。其次,文章研究了中国30个省域的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水平,通过构建基于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状态、生态环境响应3个核心维度的“状态类一对比类一互动类”三类属性指标和对比类基础指标三类属性下涵盖生产压力、人口压力、自然环境状态、生态环境状态、人居环境状态、综合治理、分项治理7个方面内容共21项基础指标的指标体系,并以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指数表征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水平。为深入探索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实现路径,本章以陕西省为例,根据陕西省2004-2016年各项基础指标的原始数据,运用BP神经网络法对2017-2025年各项基础标数值进行预测,通过各项基础指标的监测值,并运用熵值法测算陕西省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水平,预测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水平的运行轨迹,判断陕西省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水平运行状况。最后,根据理论及实证分析结果,结合国外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现有路径,提出中国省域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的实现路径与方法。文章得到的政策建议如下:第一,进一步完善城乡生态保护规章制度,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注重立法公平,限制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第二,强化城乡环保统筹宣传和教育,加强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将城乡环境保护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全社会范围内树立“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两大社会意识;第三,融合城乡环境政策和经济政策,规范政府在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过程中的职责,统筹规划,明确各级政府在治理生态环境中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同时合理利用经济政策调节各市场主体行为;第四,构建城乡环境协调机制和监测预警体系,提高环境管理技术水平;第五,完善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的公众参与制度,实现环境管理民主化,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第六,大力发展以生态产业为理念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生物质能源。文章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评价体系构建方面,借鉴环境科学中的状态-压力-响应模型,构建了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指标评价体系;第二,诠释了中国省域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的时序变化与空间分异规律;第三,运用BP神经网络法对2017-2025年各项基础标数值进行预测,通过各项基础指标的监测值,并运用熵值法测算陕西省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探索构建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的监测与预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