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族纳米电极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储锂性能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ope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逐渐消耗以及化石燃料的过度开发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的巨大的负担,迫使我们去寻找绿色清洁能源。而新兴能源例如太阳能、氢能、风能、核能、潮汐能在地理上的分布不均以及在时间上产生的间歇性等问题使得新兴能源的发展受到了阻碍。目前最为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储能设备将新兴能源储存起来以便再次利用。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开路电压高、循环寿命长、能量密度大、无记忆效应等优势逐渐成为了主要的储能电化学体系,并被广泛使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与电动汽车。然而,由于商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理论比容量较低(372 mAh g-1)无法满足市场对大型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的应用需求。除此之外,由于石墨的锂沉积电位较低(0.1V)会导致锂枝晶的生长并且造成安全问题。因此,我们急需开发各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来解决这些问题。在众多被研究的负极材料中,VA族元素(Sb、Bi等)具有着高理论比容量、高能量密度、在自然界含量丰富、合适的锂沉积电位等优势,当使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但是,在锂离子插入和脱出地过程中,VA族元素负极材料会产生巨大的体积膨胀,导致急速的容量衰减,这些问题也严重限制了VA族元素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近年来,研究人员在提高VA族元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方向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解决办法。本文对近年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VA族元素负极材料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制备了锑@氮掺杂碳纳米棒以及碳纳米管包覆磷酸铋/碳纳米粒子,研究了锂离子电池性能以及储锂机制。借助外部具有高导电性碳材料和内部的中空结构来缓解锂化过程中的体积膨胀,进而解决VA族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主要问题。为VA族元素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实际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锑@氮掺杂碳纳米棒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的研究。以磷酸锑为前驱体,通过阳离子交换反应合成了五氧化二锑纳米棒,结合随后的多巴胺包覆以及煅烧过程合成了锑纳米粒子包裹于氮掺杂碳中形成了Sb@N-CM纳米棒结构。由于高导电性氮掺杂碳的包覆和煅烧过程中形成的内部空间来缓解体积膨胀,显著提升了电化学性能。除此之外,Sb@N-CM纳米棒能够增强结构稳定性、稳定固体电解质层、抑制固体电解质层在每个Sb纳米粒子的表面上形成,从而保证了长期循环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原位透射电镜首次观察到Sb纳米颗粒脱锂后形成了能够促进活性材料利用的多孔网状结构,而不是像硅一样形成固体纳米颗粒,这种多孔纳米Sb结构与氮掺杂碳基质之间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明显改善了离子/电子转移动力学。当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Sb@N-CM纳米棒在10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的可逆容量高达673.4 mAh g-1,经过50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9.7%。(2)碳纳米管包覆磷酸铋@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的研究。通过以磷酸铋(BiPO4)为前驱体,在BiPO4纳米棒的表面生长了间苯二酚-甲醛树脂(RF)并采用物理吸附的方式在外表面包裹了碳纳米管(CNT),随后通过选择性刻蚀RF制造空间和煅烧RF层转化为碳层制备了BiPO4@void@C/CNT纳米粒子。在首圈锂化反应过程中,BiPO4会在C/CNT内部转化为Bi纳米粒子和Li3PO4基质。Li3PO4基质不仅能够充当缓冲层在锂离子插入和脱出的过程中维持结构稳定性,还能充当电解质隔绝层避免固体电解质层在每个Bi纳米粒子的表面形成。而且,BiPO4@void@C表面上相互连接的CNT在充放电过程中提供了高效的电子传输途径,有效的防止了活性物质的聚集和分离。此外,纳米粒子内部的中空结构为Bi/Li3PO4纳米棒的膨胀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当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经过倍率测试后,BiPO4@void@C/CNT纳米粒子在1000 mA g-1的高电流密度下放电容量仍然达到了347.0 mAh g-1,并且容量一直稳定保持至600圈没有明显的容量损失。
其他文献
随着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Caputo-Katugampola型分数阶微积分也得到快速发展.从目前公开发表的论文来看,对该类型微分系统的研究主要以方程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为主.本文研究了几类Caputo-Katugampola型非线性分数阶微分系统解的存在唯一性及渐近稳定性.首先研究了阶数∈(2,3)的非线性分数阶边值问题正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在Banach空间中,运用锥拉伸与锥压缩不动
近年来,我国一直处于房地产投资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之中,随着城市的发展,在土地越来越紧张的市区,地下空间开发已越来越常见,如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地下铁道及车站、
近年来,以闪存为代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VS:Non-Volatile Storage)在存储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凭借其高效且安全的存储特性,闪存已经在生活的许多场景得到大规模应用。闪存的
全球信息数据总量的剧增给存储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重复数据删除作为一种节省存储空间占用的存储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然而由于重复数据删除技术不
本文研究的是带两个物理参数的等离子体和半导体的数学模型,即高维空间上的可压缩Navier-Stokes-Poisson(NSP)方程组,该模型可以归入高维部分耗散的一阶拟线性对称双曲型方程组的框架.首先利用对称化方法,将方程组化为可对称化的双曲组.其次利用能量估计和耗散估计方法,证明了当初值在常平衡态附近,每个参数趋于0或者两个参数同时趋于0时,光滑解的一致整体存在性和收敛性.全文具体安排如下:第
Cahn-Hilliard方程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四阶非线性扩散方程,常用来描述二元合金在某种不稳定状态时相的分离和粗化现象。Cahn-Hilliard方程含有扩散项和非线性项,这导致数值计算非常困难。粘性Cahn-Hilliard方程来自动力学模型,主要描述冷却两种混合溶液如合金时出现的粘性一阶相变。本文主要利用混合有限元方法来求解粘性的Cahn-Hilliard方程,提出了一个在时间上二阶精确且能
近年来,基于线性单元的光滑有限元法(S-FEM),如三角形单元(T3)和四面体单元(T4),由于网格可以自动生成,在固体力学问题的求解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存在应力精度不高的问题。众所周知,基于双线性单元的光滑有限元,如四边形单元(Q4)和八节点六面体单元(H8),可以很好的克服线性单元精度低的缺点,但是因为存在坐标映射导致了应力解精度严重依赖网格和运算效率低等问题。因此,本文研究基于双线性
受我国能源资源基地与受端负荷中心之间相距甚远的复杂国情的需要,高压直流(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输电技术因为其在远距离、大容量、异步互联、潮流可控等方面的
在虚拟化技术持续发展的浪潮中,大量的业务平台逐渐迁移到了云资源池上。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规划部门对于大型业务平台的云化(业务量大、用户多、处理能力要求高的平台)存
本文主要研究了两种特殊模糊关系的极大T-S-半传递内部和极小T-S-半传递闭包的构造方法,其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首先,介绍了本文所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性质和符号,主要包括模糊逻辑联结、模糊关系的极大内部和极小闭包等.其次,研究了极大T-S-半传递内部的性质与构造.我们举例说明了:若保持某一行不变,任一模糊关系的极大T-S-半传递内部未必均存在.进一步,我们得到了本文的两个重要性质.同时,在(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