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麦条纹病是大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北欧和地中海地区比较严重,我国春麦区、冬麦区和青藏高原裸大麦区普遍发生。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变化冬麦区大麦播种期普遍推迟,异地引种频繁,导致该病害发生日趋严重,产量损失高达30%以上。为确保大麦生产安全,有效防治大麦条纹病已刻不容缓。本研究通过2年田间自然发病,鉴定了115份地方品种条纹病抗性,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了考查分析;对来源于我国大麦主产区11个省份的26个主栽品种上579个大麦条纹病菌(P.graminea)株rDNA的ITS序列进行测序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探明了不同选择压力下P.graminea地理群体遗传结构分化特点;此外,选取13个来源和分子类型不同的条纹病菌株,接种大麦品种“花30”,初步研究了不同菌株致病性的分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连续两年田间自然发病,条纹病抗性鉴定调查显示:115份供试材料中31份表现为抗,24份表现为中抗,53份表现为中感,7份表现为高感。二棱品种平均病株比率(4%)高于六棱品种(3.02%);二棱品种中抗性品种比率(11.1%)小于六棱品种中抗性品种(26.8%)。供试抗条纹病大麦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变异比较丰富,可为大麦育种提供较好的抗条纹病育种材料。2.11个省份579个菌株通过ITS扩增测序,检测到SNP变异位点13个,SNP位点变化15种,发生了碱基替换、插入和缺失。可划分为3个大类,52个小类,第一大类总共28个小类、第二大类总共11个小类、第三大类总共个13小类,其中主要的变异类型(菌株个数在20个以上)有8类。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3.浙江、江苏、安徽、青海和西藏的菌株主要属于第一大类,河南、云南保山的菌株主要属于第二大类,甘肃、内蒙古、新疆的菌株主要属于第三大类。每个省份都有2-4个特异的菌株类型。中东部省份的菌株变异类型较多,西部及西北部的菌株变异类型较少,中东部省份来源于不同品种的菌株类型差异较大,西部及西北的来源于不同品种间菌株差异较小。4.通过对13个菌株的侵染调查分析,发现各个菌株之间的致病性差异较大,条纹病对株高、抽穗都有明显的影响,对分蘖的影响不大。来源于同一地区同一品种的同一变异类型的菌株,其致病性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