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多金属铌酸盐逐渐成为多酸化学家们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因为它们在病毒学、核污染处理、光催化分解水产氢产氧等方面都存在着潜在的应用。本论文主要通过简单的多金属氧酸盐或金属氧化物,如[Nb6O19]8-的钾盐,[V10O28]6-的铵盐,二氧化锗等为基本原料进行自组装,通过引入合适的过渡金属和有机氨分子,采用水热、水热-常规相结合的合成策略构筑新型的杂多铌酸盐化合物,探究它们的合成条件和规律,并通过元素分析,IR,XPS,P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TGA,电化学分析对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1.在水热-常规方法相结合的条件下,选用配位能力较强的过渡金属Cu和有机配体en(乙二胺),合成了两个新的杂多铌酸盐化合物:C2N2H10)6[(GeOH)2Ge2Nb16H2O54]·25H2O (1)[Cu(en)2(H2O)2]5K10[K(GeOH)2Ge2Nb16H3O54]2·38H2O (2)化合物1是一个独立的簇化合物,化合物2是一个夹心型的锗铌酸盐簇化合物,两个子单元[K(GeOH)2Ge2Nb16H3O54]10-之间夹8个钾原子形成一个二聚体,并且二聚体通过其他钾原子桥连形成一个1D梯形链状结构。两者都是与Keggin结构相关的Keggin衍生物,其多阴离子部分均由两个三缺位的Keggin(3/4Keggin)片段通过三金属簇与两个{GeO4}片段共角连接融合而成,其中两个三缺位Keggin离子共用两个NbO6八面体。2.在水热条件下,通过简单的多金属氧酸盐K7HNb6O19·13H2O和(NH4)6V10O28·6H2O,选用过渡金属Cu和多齿螯合配体三亚乙基四胺(TETA),合成了两个混价的多钒盖帽Keggin型杂多铌酸盐簇:[Cu(TETA)]4[VNb12(VO)4O40][OH]·10H2O (3)[Cu(TETA)]4[VNb12(VO)6O40][OH]5·5H2O (4)(TETA=三亚乙基四胺)化合物3是首例四钒盖帽的多铌酸盐化合物,化合物4是首例六钒盖帽的多铌酸盐化合物,它们均是通过水热方法自组装成盖帽Keggin型多阴离子与[Cu(TETA)]2+配合物构筑而形成三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