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S结构器件用钛酸铋铌铁电薄膜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oyo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MFS结构铁电器件的需要,以五氯化铌、硝酸铋、钛酸丁酯等为基础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工艺(Sol-Gel)制备了硅基(p-Si)钛酸铋(Bi4Ti3O12)及其B位掺杂铌元素的钛酸铋铌Bi4Ti3-xNbxO12+x/2(BTN,x=0.015、0.03、0.045、0.06、0.075)系列铁电薄膜,通过两者的对比,研究了退火工艺和铌离子掺杂对Bi4Ti3O12铁电薄膜微观结构、铁电和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与机理,为探索高质量、低成本Si基铁电薄膜制备工艺提供有效途径。  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微观分析手段和铁电参数测试仪、低频阻抗分析仪等铁电、介电测试仪器,研究了退火工艺和掺铌量对BTN薄膜生长取向、相结构、晶粒尺寸、表面形貌、剩余极化、矫顽电场、介电常数、介电损耗、电容-电压(C-V)特性等的影响,成功制备出表面平整无裂纹,晶粒均匀,无焦碌石相或其它杂相随机生长的BTN系列薄膜,获得了溶胶-凝胶低温、低成本制备高质量BTN铁电薄膜的工艺方法,在保持良好介电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薄膜的铁电性能。结果表明:退火温度和Nb掺杂含量是BTN结构与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掺杂量为0.5%~2%(x=0.015、0.03、0.045、0.06、0.075)时,Bi4Ti3-xNbxO12+x/2铁电薄膜的剩余极化Pr值在14.33~19.01μC/cm2之间,矫顽场Ec值在140~220kV/cm之间,且电滞回线的矩形度较好。温度过高(高于650℃)时不利于剩余极化的提高,而温度低于550℃则不利于钙钛矿相形成和晶粒的充分生长,经650℃退火处理、掺杂量x=0.60的BTN薄膜的剩余极化Pr最大,达到19.01μC/cm2,而Ec值约为200kV/cm,与相同衬底下Bi4Ti3O12薄膜10.8μC/cm2的剩余极化相比,2%掺杂浓度的BTN-60薄膜的铁电性能有显著提高。但Nb掺杂对Bi4Ti3O12的介电性能影响不明显。650℃退火处理的掺铌量x为0.06的BTN薄膜具有较好的介电性能。Ag/BTN/p-Si结构铁电薄膜的C-V特性曲线均呈现顺时针方向的回滞,说明所制备的BTN薄膜可实现极化存储,其中Ag/BTN-60/p-Si的C-V特性记忆窗口的最大值为1.4V。
其他文献
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是微波、毫米波通信电路应用中最重要的半导体器件之一.用HEMT制作的低噪声放大器有极好的噪声特性,被广泛地应用在无线通信接收系统前端.该文研究
论文首先对异步非相干混合扩频通信系统在信道中出现高斯白噪声和多址干扰时的性 能进行了探讨,然后对出现组合信道干扰(组合干扰一:高斯白噪声、多址干扰和部分带宽干扰;二:
人类正处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无时无刻都需要对信息进行快速有效地传递,大数据应用、云存储/计算、5G网络及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对通信系统的带宽与处理速度提出了更
干扰素是一类具有抗病毒、抗增殖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通过DNA重组技术生产的α干扰素已经广泛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和恶性肿瘤,但由于在体内的半衰期太短,需频繁注射,其临
学位
该论文首先研究了三种电子传输性蓝光材料(LiBq、DPVBi和TPCP)及其器件的性能.通过对这三种材料及其器件的比较讨论了发光材料的热稳定性、分子结构的非平面性等对器件性能的
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是鱼类柱形病的病原菌,该菌感染宿主范围广泛,能够引起养殖和野生淡水鱼类的感染,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柱状黄杆菌是一种革兰氏
Bi4TiO12(BIT)薄膜具有优良的介电、铁电、压电和光电特性,且抗辐射性强,不挥发,己广泛地应用于微电子,集成光学和微机械系统(MEMS)等高技术领域。 PZT的制备方法有很多,其中
模数转换器(ADC)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数字信号的器件,它的性能优劣对实现系统整体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集成电路工艺与技术的飞速发展,集成电路己经进入系统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加强对传统的教学
首先简要介绍了单电子电子学的历史、单电子正统理论以及基本的单电子器件.然后论述了该文作者基于国际上有代表性单电子模拟器MOSES移植与开发的上海交通大学纳电子 系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