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途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之上,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文化交融间具有内涵与外延的内在逻辑,决定了民族文化交融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存在方式与表现形式。因此,民族文化交融是透视和揭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规律性的重要视角与维度。大理下关是一个白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途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之上,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文化交融间具有内涵与外延的内在逻辑,决定了民族文化交融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存在方式与表现形式。因此,民族文化交融是透视和揭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规律性的重要视角与维度。大理下关是一个白族、汉族、回族、彝族、藏族等多民族交错杂居的多维空间,是研究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样本。本文以大理下关藏族村文化交融为研究对象,采用个案方法,在长期深入的田野基础上,全面挖掘下关藏族村在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层面文化交融的具象与内涵,凝练下关藏族村文化交融的特征、动力,剖析个案背后蕴藏的时代意义。全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交待了选题研究的时代背景、研究意义、学界研究状况以及研究思路等问题;第二部分论述了民族文化交融理论问题的提出及其基本内涵,并从地理、历史和社会等维度介绍了田野点的空间内涵;第三部分从生计方式、服饰、饮食、建筑领域描述了下关藏族村的物质文化交融的具象与内涵;第四部分从家庭、婚姻、亲属、教育维度挖掘了下关藏族村的制度文化交融的具象与内涵;第五部分从语言文字、人生礼俗、节日习俗、宗教信仰层面阐释了下关藏族村的精神文化交融的具象与内涵;第六部分在深描下关藏族村物质、制度和精神维度文化交融的具象与内涵基础上,概括了民族文化交融的特征、动力以及其所具有的时代意义。本研究从民族文化交融视角去认识和解读大理下关藏族村,通过这样一个典型个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民族文化交融是伴随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而进行的,各民族文化交融对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全面深入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中国是传统农业社会。从古至今,牛都是农业社会不可或缺的生产辅助工具与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工具。牛具有巨大的使用价值、宗教价值、文化价值,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与保护。出于对牛的喜爱以及对牛文化的尊敬,人们选择将牛铸于青铜器上,因此在各类型青铜器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由于不同地区在不同时期形成了差异性的青铜文化,各地青铜器上的牛形象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造型及艺术风格。而古滇国青铜器中牛形象
佤族传统农耕祭祀仪式是佤族民俗信仰意识中文化内涵丰富、民众参与广泛、文化象征意义完整的一套祭祀仪式体系,其反映着佤族人民万物有灵的传统信仰观,规范着佤族人民的社会秩序,强化着佤族社会的民族凝聚力。从仪式变迁的视角来探究佤族传统农耕祭祀仪式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而产生的一系列变迁,是我们深入研究佤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对传承和保护佤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外
抑郁呈现逐年低龄化、高复发趋势,初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大幅度增加。因此若能对抑郁高风险初中生人群进行尽早识别和干预,将有利于抑郁的预防工作,改善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且青少年健康发展,对我国未来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已有较多研究表明D型人格个体在成人群体中为抑郁高风险个体,其具有跨情境、跨时间地易体验到消极情绪的特点,并常常因担心他人的负面评价而抑制自我言语与行为表达。但在初中生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强调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彼此依存、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又指出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彼此影响、相互滋养的内在联系。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发展离不开各民族文化交融这个前提与基础
李郢是晚唐一名诗人,诗调清丽,因其独特的诗歌面貌,对后世诗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李郢与当时重要诗人杜牧、李商隐等都有交往,但有关他的文献记载较少,散佚各处,所存诗歌也不多。本文在现有材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晚唐时代背景,分四个章节对李郢的其人其诗展开分析和研究。本文的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第一章介绍了李郢的生平研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对李郢的生卒年、籍贯、仕履、交游等方面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从这段论述可以看出,“五个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也就是说,中华文化认同是“五个认同”
消费既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是经济增长的动力。特别是受中美经济摩擦加剧、新冠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影响,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可见,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举措。家庭负债是影响家庭消费支出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通过金融信贷产品创新,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背负债务,对繁荣消费市场和扩大内需起到了良好促进作用,但考虑过度负债会对消费
风险决策历来是经济学与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而决策者在行为决策研究中的风险偏好规律更是备受瞩目。然而,人们如何进行风险决策仍然是未解之谜,风险决策的过程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已有研究发现奖赏幅度会影响个体的风险决策偏好,然而,奖赏幅度对风险决策的影响方向并未得出完全一致的结论。有研究发现奖赏幅度越大,个体越有可能承担风险,而另一些学者却得出相反的结论,即奖赏幅度越小,个体的冒险倾向更高。同时,研究
自尊是个人对自我的积极或消极评价,能够影响自身的情绪、认知和行为。研究旨在探讨中学生感知母亲心理控制、学业效能感与自尊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业效能感在感知母亲心理控制与自尊之间的中介作用,并采用认知行为取向的团体辅导干预学生学业效能感。具体分为两个研究:研究一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漳州市、山东省青岛市的774名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的学生施测《母亲心理控制量表》《学业效能感量表》《自尊量表》
在教育资源差异以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我国学龄儿童的焦虑现象相当普遍,这也逐渐成为了社会各界研究的热点。以往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有益于个体处理任务,但过度焦虑则会影响个体认知资源的分配,干扰个体对与任务无关信息的处理,损害他们在不同任务之间转换注意力的能力,这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阻碍着他们的学业发展。本研究以学习焦虑为切入点,通过问卷施测和统计分析探究4-6年级小学生学习焦虑、注意力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