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硫铝酸盐水泥(SAC)由于其快硬早强、抗冻抗渗及耐侵蚀等优良特性,常应用于建筑工程、紧急抢修工程等领域。但其水化速度较快,导致凝结时间短、流动度经时损失大,有时无法满足实际工程的施工时间需求,因此往往通过添加缓凝剂来延迟凝结时间。硫铝酸盐水泥常用的缓凝剂有硼砂、柠檬酸和葡萄糖酸钠等,大多工程中除了掺加缓凝剂外还会添加减水剂以提高浆体的流动性,如萘系高效减水剂和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有研究发现聚羧酸减水剂(PC)母液具有较高的减水作用和一定的缓凝效果,如果能证明PC缓凝作用对SAC性能影响与传统缓凝剂对SAC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铝酸盐水泥(SAC)由于其快硬早强、抗冻抗渗及耐侵蚀等优良特性,常应用于建筑工程、紧急抢修工程等领域。但其水化速度较快,导致凝结时间短、流动度经时损失大,有时无法满足实际工程的施工时间需求,因此往往通过添加缓凝剂来延迟凝结时间。硫铝酸盐水泥常用的缓凝剂有硼砂、柠檬酸和葡萄糖酸钠等,大多工程中除了掺加缓凝剂外还会添加减水剂以提高浆体的流动性,如萘系高效减水剂和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有研究发现聚羧酸减水剂(PC)母液具有较高的减水作用和一定的缓凝效果,如果能证明PC缓凝作用对SAC性能影响与传统缓凝剂对SAC性能影响之间差异性不大或者效果更好,则可直接利用PC的缓凝和减水双重作用来解决SAC在工程中凝结时间短的问题。
因此本文对比研究了PC与硼砂、柠檬酸以及硼砂与萘系减水剂复掺(F+B)对SAC的流动度经时损失、粘度、强度以及干燥收缩等性能指标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PC不仅能提高SAC的流动度,同时还能延迟SAC的凝结时间,而醚类聚羧酸减水剂(M-PC)的缓凝作用比酯类聚羧酸减水剂(Z-PC)更强,在标准稠度用水量下,掺0.4%M-PC的水泥浆体流动度可达165mm,初凝时间也由23min延长至61min,而掺0.4%Z-PC的流动度同样达到170mm,但初凝时间仅50min。在与硼砂和柠檬酸进行对比试验发现,仅有掺M-PC的水泥浆体的流动度经时损失小,其余的流动度损失都较快,掺0.4%M-PC的水泥浆体60min的流动度仅损失25mm,流动度保持性好,而掺F+B的水泥浆体30min流动度从165mm骤降至90mm,掺Z-PC的水泥浆体甚至在10min便完全失去流动性。强度作为水泥基材料重要的性能指标,缓凝作用对其带来的影响不可忽略,本文研究发现,由于聚羧酸减水剂的强缓凝作用,使得SAC早期强度发展缓慢,掺0.4%M-PC的3h净浆强度仅5MPa,为同龄期掺硼砂的35%,为掺F+B的25%,强度在6h时得到快速发展,在12h时各组间相持平,均在50MPa左右,后期强度一直相当。用水化温升结果解释,PC延长了水泥的诱导期,使加速期第一个峰在4h左右才出现,第二个峰在6h左右,说明在此时间段水泥水化快速发展,强度随之升上来,PC仅延缓了3h的强度,对6h及以后龄期强度无太大影响,没有改变SAC的早强特点。
根据研究结果可以证明聚羧酸减水剂可以作为硫铝酸盐水泥一种很好的缓凝减水剂,其中醚类聚羧酸减水剂的效果要优于酯类聚羧酸减水剂。
其他文献
铝电解惰性阳极电解时阳极释放氧气,而非目前炭阳极排放的CO2温室气体,而阳极不消耗,可以克服传统铝电解的环保和节能问题,同时具有提高电解槽自动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改善生产环境和节省优质炭素等优点,一直以来都是铝业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本文通过中频炉感应熔炼,制备了Fe和Ni质量比为1.42、添加不同铝含量的6种Fe-Ni-Al合金;对合金进行了高温氧化、电解腐蚀和电化学性能分析等实验,结合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技术手段对腐蚀和电解后的产品进行分析,研究了Fe-Ni-Al合金在铝电解的
黄铜矿是铜生产中重要的原料之一,同时也是最难处理的硫化铜矿,采用湿法冶金的方法处理黄铜矿,常压浸出条件下,存在反应速率低以及氧化浸出机理不明确等问题。本研究探讨了常压浸出条件下,浸出温度、硫酸浓度和氧化剂等因素对黄铜矿在硫酸体系中氧化浸出行为;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常压浸出条件下,黄铜矿在硫酸体系中氧化浸出电化学机理;通过优化机械活化及后续氧化浸出的工艺参数,探讨了采用机械活化的方法来提高黄铜矿在常压下的浸出速率的可行性;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示差扫描量热法-热重量分析法(DSC-TGA)以及电化学
镀锡板在食品包装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锡资源不断减少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镀锡板的厚度逐渐向减薄方向发展,一是冷轧基板减薄,二是镀锡层减薄,旨在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冷轧板厚度减薄,意味着冷轧压下率提高,这势必会影响冷轧板表面特性及其镀锡板性能;镀锡层厚度减薄,对镀锡板成品的表面形貌、耐蚀性和涂饰性都将产生影响。因此,本文以现场不同轧制工艺条件下的冷轧基板为研究对象,模拟镀锡板生产过程,分析冷轧板表面物理化学性能演变及其对镀锡板特性的影响,为现场生产提供重要的技术指导和理论支撑。
论文研究主要
铌、钽等过渡金属碳化物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NbC和TaC为涂层材料使用不但可以保持基体材料的特性,而且使材料具有NbC和TaC的优良性能和性质。目前,铌和钽的碳化物涂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气相沉积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但是,这两种制备方法普遍存在沉积温度高、工艺复杂等不足,导致涂层和基体间有较大的热应力,容易脱落。因此,以一种工艺简单、能耗相对较低和制备条件相对温和的方式制备高质量碳化物涂层的方法对其更为广泛的工业应用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本
我国冬季寒冷地区常因路面积雪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为缓解路面冰雪带来的许多问题,国内外学者探究了多种除冰方法,例如机械法、融雪剂法、人工法等,但存在能耗高、污染环境、损害路面以及除冰效率低等问题。微波除冰是一种机械除冰与路面微波加热相结合的新型道路除冰方式,除冰过程环保无污染、加热均匀且对路面没有损害,但因普通道路对微波的吸收能力有限,除冰效率低而影响其实际应用。提高路面材料微波吸收能力成为了众多学者的研究重点,常用的方法是在路面材料中直接添加微波吸收功能材料制备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路面,但效果甚微。路面
众所周知,氧化铝陶瓷因具有高硬度、高温抗氧化性、抗腐蚀性、高强度等优良特性和储量大、价格较低等特点而常被用于耐磨材料与装置,具有非常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材料性能的要求更加苛刻,氧化铝陶瓷材料的脆性与高磨损性等限制了材料的工业应用及其使用稳定性。因此如何制备高韧性、高强度与低磨损等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的氧化铝陶瓷材料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本论文通过热压烧结法制备了石墨烯、碳化硅晶须、硼酸铝晶须增强的系列氧化铝陶瓷基复合材料,并系统研究与探索了氧化铝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的调
镁合金在浇注成型之后可对其进行电弧喷涂处理以提升表面耐腐蚀性,然而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不高、复杂形状难以喷涂等问题制约了该方法进一步的广泛应用。目前,固-液复合铸造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异种金属之间的结合,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融合了固-液双金属复合铸造和电弧喷涂两种工艺各自的优势,将AZ91D熔体浇注到表面通过电弧喷涂沉积了一层Al涂层或Al/Zn双涂层的金属型模具内,分别制备了不具有中间Zn层和具有中间Zn层的电弧喷涂Al/AZ91D双金属材料,旨在提升Al涂层和镁合金基体之间结合强度。通过XRD、SE
该研究对既有生土民居建筑的使用现状进行调研,总结了生土建筑常用材料、热环境舒适性及居住舒适性、建筑设计等问题,梳理了典型病害情况和形成原因。调研发现,生土建筑多种劣化现象的成因都与生土材料性能有关,生土材料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好坏决定了建筑的使用寿命。此外,传统生土建筑由于墙体缺乏必要的保温构造,室内热环境质量较差,居住舒适性较差。因此,论文从生土建筑墙体材料改性研究和墙体热工性能优化入手,对生土建筑进行改善,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分别用水泥、粉煤灰、熟石灰、硅丙乳液、稻秸秆纤维、聚丙烯纤维对生土材
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摩擦电纳米发电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TENG)是一种将摩擦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新型能量转化器件。液滴和水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利用其流动产生能量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传统TENG器件通常基于平面基体,而液体通常依附于管道为传输载体。利用管道内液体流动来获取能量的研究较少,这是由于传统平面摩擦层材料及表面改性方法并不适用于结构复杂、空间狭小的管基体内表面。本课题提出利用二氧化钛(TiO2)纳米管疏水涂层构建单
钛合金是各国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的战略金属,具有耐腐蚀、高比强度、比刚度等优点,然而其低的耐磨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镍作为常用的耐磨材料,可以有效的提高钛合金的耐磨性,能进一步拓展钛的应用前景。
本文采用电镀工艺在TC4钛合金表面获得纯Ni层,比较了热处理方式的影响,详细研究了感应热处理的时间和温度对界面组织结构的影响规律,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分析了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机理,研究了感应热处理试样的摩擦磨损性能,得到如下结论:
①电镀镍层表面均匀,无裂纹,热处理前TC4钛合金/镀层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