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湘西沅水流域为研究空间,以历代统治者对该流域的开辟经营时间为序,以研究城市起源与发展为切入点,以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族、交通和地理环境为背景,依据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用历史的眼光,从各个不同的视角来综合研究湘西沅水流域城市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以期为该流域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增强民族团结,加快扶贫攻坚和推动城市化进程等诸方面提供切实的理论依据。 史前时期,文章探讨了本流域早期人类活动与城市起源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文章揭示了楚对本流域的开辟经营和楚、秦东西对抗格局,使本流域的城市起源与发展具有早熟性、军事性和殖民性。 秦汉时期,文章阐述了在国家统一格局下本流域郡县两级城市体系的形成和中心城市临沅的确立过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章分析了分离格局下本流域城市起源与发展具有军事性和短暂性的历史原因。 隋、唐时期,文章阐释了在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的背景下,统治者通过广设郡(州)县和设立沅陵郡等措施,实现了中上游与下游地区的分治,推动了本流域城市的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文章分析了“溪洞经济”和“蛮酋政治”对本流域城市起源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宋、元时期,文章着重剖析了两宋开边南进和设立沅州的历史原因,以及羁縻土司制度下,“生地”与“省地”分治对城市起源和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明、清时期,文章以滇黔开发,统治者大举开边,辰州、沅州升府和凤凰设道为背景,分析了本流域城市发展由临水型向山区平坝型发展的历史原因。 近代至民国时期,帝国主义的入侵,鸦片的种植与贩运以及抗战的爆发,带来了本流域城市短暂的畸型繁荣。 建国以来,随着公路、铁路建设的发展,带来了本流域城市格局的大调整,临水型城市日趋衰落,区域性中心城市怀化和吉首的地位日益稳固。 总之,湘西沉水流域的城市起源与发展,在城市地域空间上具有由北往南的推进性;在城市发展时间上具有逐步演进性;在城市功能动因上具有军事性、早熟性、民族性和殖民性;在城市形态上,具有从临水型到山间平坝型的交通区位性;在城市等级规模和网络体系结构上,具有城市规模小,县城小镇林立,墟场集市无数和中心城市迁徙不定的特点。 因此,本文以流域为空间,以史事为时间,以水为纲,以地为目,以城市为点,以地理环境为面,做到时空有序、纲举目张、以面衬点,使本流域城市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规律得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