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经济安全的维度分析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g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加深,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如火如荼,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愈发明显。不过,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经济危机造成中国-东盟巨大的经济损失,使中国与东盟更加关注中国-东盟经济安全问题。从维护区域内经济稳定、地区和平,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出发,本文对中国-东盟经济安全问题进行一定的探索性研究,得出应理性认识中国-东盟的经济安全问题,并从政府机制、市场体系、科学预警的角度维护中国-东盟经济安全。本文以信息化理论、相互依存理论、国际机制理论、非传统安全理论为研究基础,认为中国-东盟的经济安全问题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意义,其主体多元性、要素综合性、措施复合性、关系多边性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为规避经济危机、抵抗经济霸权、维护经济发展,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安全合作是大势所趋。中国-东盟要实现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必须充分掌握经济安全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维护中国-东盟经济安全就是保障了区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维度分析法,对中国-东盟经济安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中国-东盟经济安全问题受到经济维度与非经济维度两个层面的制约。一方面是经济维度,即金融、贸易、产业、能源、生态环境五大方面的安全现状分析;另一方面是非经济维度,即东盟国家存在的矛盾与纠结、核心领导机制的缺乏、成员国经济发展程度的巨大差异、“中国威胁论”的阴影、与中国台湾的经贸关系及西方强国的干预阻挠等问题对中国-东盟经济安全产生的不利影响分析。无论是受经济因素还是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中国-东盟应作为一个整体来共同面对经济危机,并分析和解决区域内经济安全面临的种种困境。解决中国-东盟经济安全问题需要有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从宏观的政府视角建立分散嵌入式的经济安全战略,中观的市场视角构建中国-东盟经济安全市场体系,微观的数学模型视角建立中国-东盟经济安全预警系统,只有三者的相互协调、相互作用,才能全方面的维护中国-东盟经济安全。关于中国-东盟的经济安全研究是一个意义深远的课题,其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仅是中国-东盟经济安全问题的一个领域,根本目的在于中国-东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性的经济稳定。无论是立足于自身的长远经济发展,还是放眼于世界的经济浪潮中,都需重视中国-东盟的经济安全。具体来说,在区域内,确保中国-东盟经济安全,维护区域内成员国家的经济利益,提升区域的整体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增强中国-东盟的世界影响力;在区域外,加强对西方强国的国际竞争力,并努力实现平等的对话与交流,未来区域经济安全将为区域的政治稳定和世界的经济繁荣提供一份和谐力量。因此,维护转型时期的中国-东盟经济安全是发展中国-东盟经济的根本途径,也使这一课题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系统评价乳腺癌术后留置引流预防皮下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华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一类药物:其中单胺氧化酶A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而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分为可逆性
“五个坚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办人提出的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也是新形势下党办人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标准。遵义是红色圣地,在革命时期就与党同心、与党同行,积淀和传承了
人类目前所面对的最具有破坏性的疾病之一就是艾滋病,艾滋病这种高死亡率的疾患不仅给各国的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带来了一系列严峻的社会问题。目前因为感染艾滋病的孕妇致
过渡金属硼酸盐中金属氧化物和三氧化二硼的测定采用常规方法会因沉淀物的干扰使测定结果偏高,若采用直接络合法测定比传统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精确无误。
近年来,教育游戏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对教育游戏评价指标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家长和教师在对待学生游戏方面逐渐采取了开放的态度,但对于什么样的游戏适
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我国各大城市都加强了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而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有效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助于解决人类和自然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量的迅猛增长,人们对信息处理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光纤通信系统频带宽、容量大、传输损耗低、体积小、质量轻、抗干扰、抗腐蚀、节省能源、资源丰富
Catenin是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的胞浆内糖蛋白家族,根据分子量不同分为a、B、y1及p120ctn四个亚型,最初是因其与跨膜黏附分子E—cad的胞质段连接而被发现和命名。B-catenin(B-连环
<正>证据意识的培养是我国初、高中历史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关于历史学科证据意识的培养问题,英国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对于我国"史料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