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忠实”原则一度被视为判断作品翻译好坏的唯一标准。近年来,随着西方翻译研究理论的发展,文学翻译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对等理论,而是将许多文本外的因素也一同纳入研究范围。这样,文学翻译的重要特征之一—文化误译,也随之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更加合理的解释,而不是一味的否定。在晚清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对外国小说的译介活动轰轰烈烈的展开了。林纾作为同时期文学翻译家中的佼佼者,在广受关注的同时也备受争议。虽然其译作在客观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但因其在内容与结构上对原文不够忠实,仍然遭到了译界的诸多质疑与批判。然而,文化误译作为翻译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应该予以正确看待;并且文化误译对于翻译研究与批评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译界更应予以重视。因此,本文以“林译小说”中的文化误译为研究对象,具体对其译作中的文化误译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进而归纳总结出其译作中文化误译存在的原因及意义。由于受到文化的差异,文本特征的局限性,译者个人素质的不同以及赞助者的操纵等因素的影响,译者无法做到完全忠实于原文。本文试图从操纵论的视角,结合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并选取“林译小说”中较有代表性的文化误译,初步探索造成林纾文化误译的原因及意义。作者发现,林纾在其翻译过程中,受到了晚清主流意识形态,诗学以及赞助人等客观因素的操纵;同时,身处内忧外患的晚清时期,林纾的翻译目的旨在激发民众的爱国热忱,倡导政治改革,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达到此目的,林纾主要采取了省译,扩增和改造的翻译策略,这些也共同构成了林纾译作中的文化误译。然而,这些文化误译非但没有将林纾及其译作埋没,反而在客观上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林纾在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操纵的同时,也影响了当时的意识形态及诗学,并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