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中行政给付的法律规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ne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三年多,受灾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也基本完成。在灾害发生后,政府积极迅速的做出反应,制定了一系列的行政法规和政策的进行行政救助,提供了大量的帐篷、粮食等救灾物资,保障了救灾行动的顺利进行。灾情稳定后,国家又积极履行行政给付义务,以帮助受灾地区居民修建临时住房、修理灾害中受损房屋、重建损毁的基础设施,那么在灾后重建的过程当中,如何保障灾民的权利,如何使政府切实、合法、有效的履行行政给付义务,就需要通过完善灾后重建中行政给付法律制度来解决,这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研究方法,以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为例,对灾后重建中行政给付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虽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得到了国内外各界的赞扬,但是通过本文的案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过程当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问题主要包括:缺乏对于灾后重建中的给付标准规定、缺乏对于给付过程中的必要程序性规定、对于给付过程的监督缺乏力度、给付相对人缺少法律救济途径等问题。这些法律制度上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出现的给付不均衡、过度给付、给付工程延期、给付资金的挪用和重复申请等问题。目前我国对于行政给付理论的研究还极其缺乏,对于灾后重建中行政给付问题的相关立法很少。所以,对于灾后重建中行政给付这样一个直接关系到灾民基本利益保障和灾后社会稳定发展的问题极具研究价值。本文通过三个部分对灾后重建中的行政给付法律规制问题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首先以汶川地震后恢复重建的过程为例,提出了行政给付制度在灾后重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给付标准和程序的缺失、给付过程中监督制度不完善、缺少有效的法律救济途径四个问题。第二部分对行政给付理论在灾后重建这一特定环境中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界定,并且依此对汶川恢复重建这一案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是笔者对于案例中体现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其他文献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央视春晚”)诞生于1983年,至今已举办30届。央视春晚发展至今,已成为独特的文化传播事象,“春晚情结”早已在民族记忆中烙下深深印记。但是,春晚
北魏前期,统治者对汉文化不感兴趣,文人缺乏良好之创作环境与切磋条件;即使在孝文帝迁洛以后,辞赋起步亦较晚,缺少技巧积累,故北朝前期辞赋之数量与质量均不及南朝,赋作主要
<正>自古以来,美丽的自然风景就经常在英国文学里被赞颂。从18世纪中叶开始,风景画开始在艺术领域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英国画家通过表现祖国优美的自然美景,来创立具有自己
成语有着悠久的历史,浓缩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经过长期沉淀,约定俗成的用语,被称为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和“集成块”。在汉文化中,成语的使用随处可见
从“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到平民百姓家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备品。饮茶在古人的视野中不仅仅在于其味道甘甜,值得品味,还因为它在
高炉渣和粉煤灰均是我国最大宗的硅酸盐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它们的资源化再利用存在着方式单一、技术含量不高的现状,因此急需寻求新的、高附加值的利用途径。本文采用烧结法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的过程。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倡者和推行者,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更是马克思主义大众
西班牙语精读课涉及到语音、词汇、语法、文体、修辞、写作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课堂教授课文和与之相配合的各种课堂训练,开阔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掌握运用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法律意思的提高,人们希望通过遗嘱来自由处分遗产的想法越来越强烈,而我国继承法自颁布以来已经有20多年,但是社会经济条件和当初制定继承法的1985年相
流域梯级水库群优化调度一直是学术和工程界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受流域气象、水文过程、发电控制、电网运行以及生活生态用水的影响,呈现出高维、非凸、非线性、耦合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