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预期与实际就业匹配就是求职者从自己的专业、兴趣、能力、需求出发,综合对自身和职业的判断之后做出职业预期,并依此进行职业选择并最终实现就业匹配的过程,匹配程度体现了求职者的就业质量。随着我国就业机制的转变,大学生和用人单位都能根据自身的意向、需求进行自由选择,且在多方共同支持下大学生就业率得到显著提高,然而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仍然亟待解决。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究大学生职业预期与实际就业匹配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且据此分析促使大学生就业匹配产生偏差的原因,进而为大学生求职提供相关的建议和对策,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的匹配程度和就业质量。本文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关于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梳理和总结大学生职业预期与实际就业匹配的相关基础理论,确定了研究的基本框架。本文主要围绕三个问题来展开研究:一是探究大学职业预期与实际就业匹配的现实状况如何。二是分析影响大学生职业预期与实际就业匹配的因素。第三,分析大学生职业预期与实际就业匹配产生偏差的原因。本次研究在综合了国内外学者研究和访谈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和实地发放的方式收集了652份有效问卷。本次研究以工作岗位匹配、工作地点匹配、薪酬匹配为因变量,并从人口统计学变量、个体特征、家庭状况、高校状况、宏观因素几个方面设计了22个自变量,并利用SPSS.21统计软件进行了描述和回归分析,得出了大学生薪酬匹配实现程度最低,大学生个人能力、家庭社会关系、高校职业辅导显著影响就业匹配,国家就业机会援助对薪酬匹配呈反向作用等结果,就此分析了大学生职业预期与实际就业匹配产生偏差的原因,并结合国外经验从大学生个人、高校和政府层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