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中反映的民族精神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p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文学具有文、史、哲三位一体的特点,史传文学《左传》亦不例外。本文试从《左传》的道德思想出发,研究其反映的理想人格,即民族精神。论文共分为五部分: 序言简要回顾二十世纪以来《左传》道德思想研究状况,从《左传》的成书过程简要阐述《左传》作者的思想倾向。 第一章首先确定民族的产生是地域和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华民族在地域上,是以中原诸夏族为中心,融合东西南北四方,即所谓“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而组成的;文化上,是在先进的中原华夏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兼容并蓄的复合体,其形成大概在春秋时候。其次简述民族精神的概念,其形成的影响因素是上古典籍、古代圣王、儒家思想。 第二章阐述春秋时期的礼及《左传》中的道德观思想。1、礼,是宗法社会的一种道德和行为的规范。《礼记·乐记》云:“礼者,天地之序也”,这种规范实质是效法天地有序而实现于人类社会的一种序。但随着春秋社会的流动,仪式化的礼受到质疑,理性与道德参与其中。表现在《左传》中,礼分外延与内涵两部分:外延:一切仪式;内涵:内在德行。“有礼”、“非礼”的评价一部分指仪式;另一部分则就德而言,后一种在《左传》中更为重视。2、《左传》中贯穿着道德史观。比之天命史观,这种用道德兴衰解释历史发展规律的历史观,无疑先进不少。并且在此过程中,还塑造了一批具有理想人格的杰出的卿士大夫。 第三章阐述后来定型为民族精神的理想人格在《左传》中的具体表现。分别为“以孝为先”、“仁爱厚慈”、“诚信知义”、“深沉的爱国意识”、“谦让不贪”、“克己俭廉”“修己求慎”、“正直勇毅”。这些品质是春秋时德行的范畴,也是衡量有礼的标志。 第四章民族精神是形而上的,有着高度的哲学品格;同时又是形而下的,体现于一些杰出人物的行为之中。《左传》中塑造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具有完美人格的卿士大夫,分别是晋国的叔向、齐国的晏婴、郑国的子产、鲁国的叔孙豹、宋国的子罕、楚国的子囊。他们都是春秋时期完美人格的化身,理想人格的典范。通过他们反映了《左传》中的民族精神。这些人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大都出现在襄公、昭公时期。再简略分析这一历史时期出现如此多杰出人物的原因。 结语简述当下研究民族精神的意义。现今社会,传统文化渐衰的现象不容忽视。随着弊端的渐露,人们开始重视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史传文学《左传》以史为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因此,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多年前,我有幸去一个小有名气的偏远山村拜访一位老人。这个村子之所以远近闻名,是因为村子里出了好几位百岁老人,人称长寿村。跟相约的这位百岁老人在暖暖的阳光下闲坐聊天,他看出了我脸上自始至终流露出来的惊奇和羡慕,问道:“小伙子,你是不是要问我长寿秘诀?”我重重地点点头,他没有立刻回答,沉默了一会儿,问我:“你觉得你能活多少岁?”我从来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一下子有点蒙,我能活多少岁呢?六十?七十?八十?
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是近年来语法研究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尝试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三个平面语法理论为指导,对这一结构的构成及存在的理据进行分析,观
对话是表征人物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在指涉人物日常生活经验的同时,或直接或间接地展现人物性格心理,成为涉及话语行为的主体间交流的主要形式。其中,类似戏剧式的人物“对白”
19世纪末,美国传教士雅瑟·亨·史密斯曾写过一本书《中国人的性格》,他专门用了一个章节来写“漠视时间”。“要让一个中国人感到行动迅速敏捷的重要性,那是很困难的。”100多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被指是“最着急地球人”:站排时有人插队;交通灯要变时有人加速冲过去;常听到周围的人打电话喊道:快点,马上;甚至在路边等一个鸡蛋饼的功夫都不忘了和老板说:快点,我着急!看着身边打着电话,形形
活泼好动的男孩天天在幼儿园里舔了一下老师的手,正在忙碌的老师有点不高兴地随口说了句“神经病”,天天回家后告诉了妈妈,然后跟往常一样开心地玩着他的小火车。妈妈却焦虑万分,急忙打电话咨询心理专家,问老师骂天天会不会对他的心理造成伤害……类似的例子有很多,孩子的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让大人如临大敌,坐立不安。  养育孩子你焦虑吗  教育心理研究显示,“4 2 1”家庭结构,引发对孩子的高度关注,由此带来的高
春节长假,人们大多探亲访友、交流沟通、娱乐休闲。长假过后,不少人会出现抑郁、失落、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反应。心理学上将其称之为“节日心理失调症”。对于这种情况,人们应该学会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  节后寂寞 常沟通  【实例】 65岁的张大爷一年到头,最快乐的就是过年这些天了。可是快乐的日子总是很短,等待的日子总是很长。在上海工作的儿子已经返回工作岗位了,这让张大爷突然之间感到很孤独、很寂寞。“儿子没
南朝山水诗是中国山水诗的形成时期,本文力图把握这一时期山水诗的总体特色,以谢灵运、鲍照、谢胱、何逊的山水诗创作为例,来阐述南朝山水诗的嬗变。 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论述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