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伊立替康(Irinotecan)联合顺铂(Cisplatin)(IP)方案与依托泊苷(Etoposide)联合顺铂(Cisplatin)(EP)方案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xtensive stage small cell lung cancer,ES-SCLC)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减量与延期情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化疗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76例一线行IP或EP方案化疗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36例采用IP方案治疗,40例采用EP方案治疗。具体用药如下:IP组:伊立替康65m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25mg/m2,第1~3天,静脉滴注,21天为l周期;EP组:依托泊苷100mg/m2,第1~3天,静脉滴注;顺铂25mg/m2,第1~3天,静脉滴注,21天为1周期。每位患者至少行2周期化疗,有效者需化疗4-6个周期,患者用药前后行血常规监测血象,每2个周期复查一次CT等影像学检查检测靶病灶及非靶病灶的变化。化疗期间均常规给予格拉司琼或托烷司琼等对症处理,必要时给予升血治疗。比较两种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有效率)、不良反应、减量和延期情况,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生活质量调查核心问卷(European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ancer30,EORTC QLQ-C30)中文版评价两种方案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同时选择部分病例检测UGT1A1(Uridine diphosphateglucuronosyl transferase1A1)基因多态性(UGT1A1*28基因突变情况),判断其与伊立替康化疗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1. IP组和EP组的中位PFS分别为6个月和5.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1,P=0.484)。IP组和EP的有效率(RR)分别为86.11%和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9,P=0.48)。2.在血液系统毒性方面,Ⅰ、Ⅱ度白细胞减少率IP组为30.56%(11/36),EP组为32.5%(1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6);Ⅲ、Ⅳ度白细胞减少率IP组为11.11%(4/36),EP组为37.5%(15/40),EP组显著高于I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Ⅰ、Ⅱ度贫血发生率IP组为19.44%(7/36), EP组为20%(8/4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2),Ⅲ、Ⅳ贫血发生率IP组为5.56%(2/36),EP组为2.5%(1/4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6);Ⅰ、Ⅱ度血小板下降率IP组为5.56%(2/36),EP组为10%(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1);Ⅲ、Ⅳ度血小板下降率IP组为2.78%(1/36),EP组为7.5%(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5);在胃肠道毒副作用方面,Ⅰ、Ⅱ度腹泻发生率IP组为19.44%(7/36),EP组为2.5%(1/40),IP组显著高于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两组患者均未出现Ⅲ、Ⅳ度腹泻;在恶心呕吐、肝肾毒性方面两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3. IP组化疗过程中减量发生率为2.78%(1/36),EP组为20%(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IP组化疗过程中出现延期发生率为5.56%(2/36),EP组为22.55(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4.生活质量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化疗前的生活质量基线水平相当,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化疗后IP组较EP组的生活质量高(P<0.05)。5.在IP组选择15例患者检测UGT1A1基因多态性,其中UGT1A1*28野生型(TA6/6)11例,出现腹泻1例;UGT1A1*28突变型(TA6/7或TA7/7)4例,出现腹泻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1. IP方案与EP方案比较在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均可作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化疗选择。2. IP组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EP组,EP组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IP组。3. IP组比EP组较少出现因副作用减量及延期现象。4.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IP方案较EP方案有优势。5. UGT1A1*28基因野生型患者较少出现因伊立替康化疗所致的腹泻,野生型患者可能从IP方案化疗中获益更多,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