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牛膝为著名川产地道药材之一,来源于苋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的干燥根。由于分布广泛,产区不一,长期没有开展品种选育工作,导致种质资源退化,并出现杂交类型;同时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亦不规范,影响了质量稳定性,原来的“油润、味甜、化渣”等特征几乎丧失殆尽。其混淆品头花杯苋(麻牛膝)和其杂交类型“红牛膝”在部分产区大量存在,并以“川牛膝”销售,以至市场出现了甜、麻牛膝之分,造成了市场销售混乱。现有的法定标准均无有效的质量评价方法,致使其质量控制一直比较困难。国内药材质量不稳定是限制其标准化、国际化等技术的关键因素。为此,笔者对我国川牛膝资源分布及生产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对在不同产区收集来的材料进行了含量测定及结果分析,初步建立了我国主产区川牛膝的HPLC(?)旨纹图谱。本文首次对我国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云南省、贵州省的川牛膝的资源分布及生产状况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发现:目前川牛膝的主产于四川雅安、乐山金口河地区,重庆奉节地区及湖北板桥镇,湖南小沙江及龙山一带也有少量的种植。调查中首次发现重庆、湖北及湖南生产的川牛膝,通常以育苗移栽方式进行栽种,较四川传统生产周期少一年,通过对比发现两种栽培方法的药材产量及药材性状差异不大,但药材品质和药效是否存在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重庆、湖北及湖南等地两年收获的栽培方法可在四川产区进行试验研究,以研究建立宝兴川牛膝的最优栽培技术。不同产区的川牛膝种质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混杂,个别产区的病害现象比较严重。总体来讲,目前川牛膝药材质量参差不齐,急需开展品种纯化和良种选育工作,同时有必要建立最佳生产适宜区,推行道地产区优势,保障药材品质及安全有效。本文首次用HPLC法同时对我国不同产区的38个川牛膝样本进行了杯苋甾酮含量测定。在采集的38个样本当中,其含量范围在0.064-0.183%,平均值为0.126%。其中川牛膝的含量范围在0.087~0.183%,平均值为0.130%;其中红牛膝的含量范围在0.064~0.089%,平均值为0.078%。样品之间的含量范围较大,且川牛膝的平均含量要高于红牛膝很多。通过对比发现,湖南省、湖北省、重庆市所产的川牛膝中杯苋甾酮的含量平均值均在0.140%以上,要高于四川省川牛膝中杯苋甾酮的含量平均值0.121%。由于四川雅安为川牛膝的道地产区,故能否单独以杯苋甾酮含量的高低来作为川牛膝品质及其道地性的评价指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湖南省、湖北省、重庆市所产的川牛膝中杯苋甾酮的含量范围波动较小,其数据在0.118-0.168%之间波动;四川省所产川牛膝中杯苋甾酮的含量范围波动较大,其数据在0.087-0.183%之间波动。通过对不同生长年限川牛膝中杯苋甾酮含量的对比研究,并无发现其含量是否与生长年限有明显的规律。通过口尝药材粉末,药材越甜的材料其杯苋甾酮含量越高,这与传统的经验鉴别结果相一致。通过对其不同采收时间的研究,发现9月份采收的药材杯苋甾酮含量要略高于11月份的含量。本文首次对我国不同主产区的17批川牛膝药材进行了HPLC指纹图谱研究,初步建立了具有代表性的共有模式,确定了19个色谱峰为共有峰。通过对比发现,金口河地区中位数相关系数较其它地区较小,可能为其生长环境导致。此外,不同图谱的共有峰面积也不尽相同,说明其化学成分含量也不尽相同,这是否与产地和生长年限等因素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